陸城市「通勤半徑」排名:通勤逾40公里購屋要深思
(示意圖/shutterstock)
買房之前,通勤的方便程度,是普遍民衆最重視的購屋考量之一,中國城市規畫設計研究院近日聯合百度地圖慧眼發佈《2020年度全大陸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總體來說,不管是北上廣深,還是寧杭漢蓉等二線城市,「通勤半徑」40公里就是大部分人可接受通勤極限值。換言之,超過這個通勤範圍的房屋,購買前就要思考後序的轉手問題。
根據報告,其對「通勤半徑」的定義是「構建覆蓋90%中心城區通勤人口的空間橢圓,以橢圓長軸半徑定義爲通勤空間半徑,體現城市需要交通服務支撐的空間尺度」。數據顯示,通勤半徑和房價高低基本成正比,房價越高的城市,通勤半徑就越高,北京和深圳的「通勤半徑」全國最高,都達到40公里。
其次,是上海,達到了39公里;重慶雖然房價不高,但屬於多中心城市,通勤邏輯和單中心城市不太一樣;天津通勤半徑也達到37公里,可能與城市的雙中心格局有關,畢竟濱海新區距離老城區超過40公里。
相比而言,廣州的通勤半徑只有31公里,和京滬深比起來,算是很幸福了;一方面,這與廣州房價相對較低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廣州的單中心空間結構有關。
總體來說,不管是北上廣深,還是寧杭漢蓉等二線城市,40公里就是大部分人可接受通勤極限值,這也可供民衆購屋時做一參考。
需要注意的是,滴滴出行此前也發佈過類似的出行半徑排名,當時的數據顯示,32公里是大陸大城市普遍的極限半徑;不過,該排名只計算了汽車通勤的半徑,而住建部和百度地圖的這個報告,綜合計算了地鐵、公交、私家車等多種出行方式,得出的極限半徑是40公里。
這說明,城市半徑是個動態數值,它會隨着交通技術的升級,不斷突破舊的極限值;當城市從汽車時代邁入軌道時代後,極限半徑就增加了10公里,而且,這個極限半徑肯定還會繼續突破,因爲不少城市已經在建設高速地鐵了,例如廣州地鐵18號線,時速就高達160公里,把50公里外的南沙拉入半小時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