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房企淨利增速放緩 轉型步入深水區

數字會說話。無論是市場下行、成本高企,還是疫情影響,最終都會反映在財報上。

8月集中出爐的中報顯示,上半年主流房企營收淨利增速普遍放緩,甚至下滑,同時,部分房企的資金壓力加大,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率有走高的趨勢。

這個狀態在一段時間裡,可能還會持續

在房地產的下半場,傳統業務收入放緩,房企轉型步入深水區,新業務正在逐漸展現力量。中報期內,萬科首次披露租金收入,包括長租公寓商業物流等新業務,龍湖華潤中海的租金收入也反映在報表中,轉型效果已現。

運營、租金收入帶來的現金流模式下,房企紛紛分拆新業務上市,尋求新的收入和利潤增長點

盈利水平下降

上半年數家龍頭房企營收和淨利雙雙下滑。財報顯示,上半年華潤置地營業收入爲448.69億元,同比下降2.14%,淨利潤115.42億元,同比減少9.3%;富力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63%至335.91億元,淨利潤下降5.86%至37.92億元;碧桂園的營收和淨利潤也有所減少。

還有一些房企僅淨利潤下滑。如中海、綠地,淨利潤分別爲205.27億元、80.20億元,分別下降3.74%、10.76%。

恆大則發佈了盈利預警。8月16日,恆大公告稱,預計上半年錄得核心業務淨利潤及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約37%、46%。

融創保利、綠地等其他龍頭房企,雖然沒有出現營收和淨利直接下滑,但增速亦不及往年,也在放緩。

中報顯示,融創淨利潤出現了“急剎車”,約爲109.59億元,同比增長約6.54%,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增速大降55.16個百分點;保利發展實現淨利潤101.24億元,同比增長1.70%,而2019年中這一數據爲53.27%,增速大減。

穩健如萬科、龍湖也不例外。上半年萬科淨利潤爲125.08億元,同比增長5.62%,但相比2019年上半年的29.79%,也明顯下降;上半年,龍湖的淨利潤爲63.39億元,同比增長0.46%,增速下滑15.75個百分點。

與2019年全年已經放緩的淨利潤增速相比,上述房企上半年的淨利潤表現也不如2019年。

房企盈利水平爲何不及往年?碧桂園首席財務伍碧君認爲,上半年利潤下降與延遲交付、兩年前拿地價格較高有關。

伍碧君表示,2020年由於疫情的原因,有兩個月處於開工停滯的狀態,交樓量同比下滑。此外,土地市場在2017年底、2018年比較火熱,那段時間買的地塊價格較高,而今開始交樓,拉低了毛利率,導致利潤不及預期。

萬科董秘朱旭也提到了地價高企。她說,地售比越來越高反映在了財報中,對房企的結算和利潤產生明顯影響。

恆大則在公告中稱,上半年利潤下降,主要是由於受疫情暴發影響,恆大進行了全國促銷活動,導致售價降低、營銷費用上升。

商業地產商受疫情影響也很大。華潤置地首席財務官郭世清認爲,疫情黑天鵝導致了“投資物業評估增值下降”,進而影響了淨利潤,龍湖等房企也由於持有較多商業地產,受到衝擊。

郭世清預計,隨着疫情好轉,投資物業評估增值迴歸正常,華潤置地全年的利潤有望上升。

此外,各種因素疊加之下,不少房企負債率上升,資金鍊壓力加大。

中報顯示,不少房企的淨負債率上升。綠地的淨負債率上升24.7個百分點至180%,央企保利發展的淨負債率提升了約10個百分點至78.5%,華潤的淨負債率增加15.6個百分點至45.9%。

中海、龍湖的淨負債率分別爲32.7%、51.4%,微升1和0.4個百分點,仍然處於行業低位。

但也有不少龍頭房企淨負債率下降了。中報顯示,萬科淨負債率爲27.02%,比2019年末下降6.85百分點,綠城金茂、旭輝的淨負債率爲66.1%、74%、63.2%,分別下降2.9、5、5.3個百分點。

本來淨負債率偏高的房企也在積極降槓桿。融創的淨負債率爲149%,大幅下降23個百分點;富力的淨負債率爲177%,下降21.9個百分點。

尋找利潤增長點

在業績會上,房企們大多認爲,開發業務盈利水平的下滑,毛利率的走低不可避免。

他們能做的就是加快轉型,向精細化管理、新業務要利潤。

萬科是龍頭房企多元轉型的一個樣本。8月28日,萬科中報首次披露了租賃住宅業務、商場(含印力)業務與倉儲物流業務的收入。

其中,租賃住宅業務收入10.5億元;商場(含非並表項目)租金30.5億元,同比增長0.3%;倉儲物流租金8.3億元,同比增長36.9%。

截至6月底,萬科旗下商業項目(含印力)累計開業面積達到836萬平方米,同比增加11.1%;截至年中,萬科物流倉儲總面積616萬平方米,其中高標庫開業582萬平方米,穩定期出租率89.1%;冷庫開業34萬平方米,穩定期使用率81.5%。

新業務首先貢獻收入的是物業。並表的萬科物業更在業內遙遙領先,上半年實現營收67億元,同比增長26.8%;已經上市的保利物業上半年營業收入36.01億元,同比增長27.6%。

華潤置地的住宅物業管理面積0.98億平方米,商業物業管理面積0.14億平方米,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收16.8億元和10.4億元,同比提升9.3%和8.9%。

此外,華潤、龍湖、中海、保利等龍頭企業,上半年的運營收入還來自投資物業租金,華潤的投資物業租金收入上半年達到了近50億元;龍湖和中海上半年的商業租金收入也達到了26.7億元和20.3億元,較去年同期均有提升。

這些帶來持續現金流收入的業務,成爲房企新資本化的起點。由於物業板塊現金流穩定,增長性較爲確定,近兩年率先成爲分拆上市的佼佼者

僅過去一年,已經有18家物業公司上市。今年,物業IPO再加速,包括恆大、融創、華潤在內的多家龍頭房企物業打算分拆上市。

至此,房企四巨頭中,僅剩下萬科物業還沒有上市計劃。萬科首席運營官王海武說,希望在轉型過程中把物業、商業、物流業務拆分上市,但目前沒有明確計劃。

目前,重資產的商業地產上市比較困難,不少房企考慮,未來會將其中一些資產打包成REITs上市。

分拆上市帶來的益處顯而易見。除了融資之外,華潤置地就表示,分拆上市能提升市值規模,進一步強化資產負債表,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

陽光城CFO吳建斌認爲,資本擴張是企業永恆的主題,也是穿越週期,延長生命的關鍵因素。近兩年物業迎來資本化風口,這樣的機會還有,房企在持續提升競爭力的同時,應該培育相關新業務,投資新基建,迎接資本化的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