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成本高企,商家生存艱難,電商平臺如何正確減負?
雙11購物狂歡節如火如荼,但商家們的感受卻複雜多變。訂單激增固然令人欣喜,然而流量成本的高企卻讓不少商家忙活一通後獲利微薄,甚至陷入虧本的困境。
今年電商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甚至有不少品牌倒在了雙11前夕。初代網紅張大奕宣佈關閉開了十年的網店,周揚青也宣佈店鋪全面清倉,女裝品牌"羅拉密碼"更是直接停播閉店。據統計,僅2024年以來,就有不下40家網店宣佈閉店或停止上新。
這背後原因何在?"羅拉密碼"創始人曾直言不諱地表示,這些年"流量成本翻了10倍。"有淘寶商家坦言,他們在平臺的流量推廣費在成本結構中佔比驚人,有的高達50%,甚至70%。
回顧電商行業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早期由於大衆消費需求旺盛,商品供給相對匱乏,品牌們只要投錢就能賺錢。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品牌越來越多,用戶需求卻逐漸疲軟。消費者的注意力變得有限,而流量成本卻在不斷攀升。
儘管電商平臺推出了各種扶持政策,降低了開店費、技術服務費等成本,但在激烈的競爭下,運營成本的差距已經被磨平。
最終,決定商家能否賺錢的關鍵,還是落在了流量成本上。
在流量爲王的時代,誰掌握了流量,誰就掌握了話語權。但對於大多數商家而言,高昂的流量成本就像個攔路虎,不投流就意味着GMV難以增長,而投流則可能淪爲給平臺打工的境地。
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有效降低流量成本,成爲商家們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流量成本——商家選擇電商平臺的新考量
今年是中國電商迎來的第16個雙十一,也是時間最長的雙11,國慶假期剛結束,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就開始敲鑼打鼓,高調起勢。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電商們紛紛搶跑,其核心原因在於前端流量的爭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激烈。
當前,電商行業的競爭策略似乎陷入了一個"低價+強付費"的怪圈,導致流量成本不斷攀升。一些白牌商家的投流成本已經高達GMV的100%。
就連大品牌商家也感到難以承受。以藍月亮爲例,這家日化巨頭在2024年上半年雖然實現了超38%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但預計虧損額卻將達到約6.2億元,同比擴大近300%,這背後高昂的流量成本無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日益攀升的流量費讓商家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一點,無論是中小商家還是像張大奕這樣的知名網紅店鋪都深有體會。
面對如此困局,商家們對於流量的選擇變得尤爲重要。流量不僅是獲取訂單的基礎,更是決定盈利空間的關鍵因素。因此,在選擇電商平臺時,商家們不僅要考慮平臺的用戶規模和活躍度,更要深入剖析流量獲取的成本和效率、流量質量和轉化率。
特別是對於中小商家而言,他們抗風險能力較弱,運營初期資金有限,因此運營成本的高低往往成爲他們選擇平臺的首要考量。
商家在線上經營時,面臨的主要開支可歸納爲兩大方面:基礎運營成本和廣告性質的付費投流。我們先來說說基礎運營成本。
基礎運營成本中,平臺佣金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各電商平臺根據其業務模式和定位,設定了不同的佣金比例。
例如,京東自營的抽傭比例較高,達到10%~20%,POP模式則爲8%;而拼多多對百億補貼商品收取2%~3%的佣金,天貓的佣金比例在2%~5%之間。
其次,保證金方面,各平臺也有不同的規定。拼多多要求商家繳存的基礎店鋪保證金爲1000元,特殊類目保證金在0.2萬-10萬之間。京東的各類目保證金則在0.1萬至20萬左右,天貓則根據店鋪類型收取5萬-15萬的開店保證金,特殊類目還需額外繳納1萬-30萬的保證金。
除了佣金和保證金之外,淘天還會收取一些其他費用,比如年費、生意參謀等經營工具的費用等,據統計,淘天包括佣金等在內的平臺服務費用佔比已經超過了20%。而且今年淘天還開始收取基礎軟件服務費,費率爲每筆訂單確收成交金額的0.6%。
京東主要採用一種名爲"毛保"的費用機制,其比例通常設定在10%至25%之間。對於入駐商家來說,"毛保"類似於向京東支付的一筆"營銷費用"。在正常運營情況下,這筆費用並不會被觸發扣收;一旦商家的收益低於約定的賬面毛利水平,京東將會通過在當月或次月的貨款結算中,以賬目扣除的方式來收取這筆"毛保"費用。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價格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如果京東強行推動促銷活動,"毛保"協議有可能會成爲平臺自我保護的一種強制性措施。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流量成本這一關鍵要素。電商的本質是販賣流量的生意,平臺作爲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的流量中間商,其獲客成本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商家獲取流量的成本。
根據天風證券數據顯示,各電商平臺的獲客成本存在差異,2023年各電商平臺獲客成本中拼多多最低,僅爲506元,阿里巴巴爲1397元;京東則較高,達到3569元。
商家該如何尋求新突破?
爲什麼各電商平臺在流量成本上會有顯著差異?這背後的原因其實並不簡單,但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深入探討。
首先,平臺的定位與策略是決定流量成本的關鍵因素。每個電商平臺都有自己的獨特定位和市場策略,這直接影響了它們獲取流量的成本和效率。
淘寶和京東作爲行業巨頭,雖擁有龐大的用戶規模,但隨着市場飽和,日活流量增長放緩,商家需投入更多資源以獲取有限流量。與此同時,抖音、快手等內容平臺則依託內容生態,雖在品牌曝光上具有優勢,但流量轉化相對不夠精準,導致成本偏高。
其次,技術優化與算法支持對流量成本的影響不容忽視。電商平臺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實現精準推薦和個性化營銷,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也幫助商家更有效地觸達目標客戶羣。
在這一方面,各電商平臺各有千秋。抖音,快手等內容平臺更注重品牌的曝光度,本質上更接近於營銷廣告。這種由內容所激發的興趣電商雖然具有吸引力,但其退返率也相對較高,這也是抖音平臺去年女裝退貨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因爲消費者往往是被好內容所吸引,出於好奇而購買,並非真正需要這件產品。
而傳統的貨架電商定位偏重轉化,但各家電商也略有不同。京東強調品牌效應,淘寶試圖平衡品牌與價格,天貓則傾向於優先展示付了廣告費的商家,而拼多多的推薦機制更注重價格優先,對於中小商家更加友好,因爲他們不再需要與大品牌或平臺自營商品競爭流量。
這種機制通過透明化價格體系,進一步簡化了商家的流量獲取路徑,也提高流量轉化率,從而降低商家的流量成本。
再者,我們來看平臺的商家服務與支持,這是影響流量成本的一個關鍵因素。電商平臺通過提供培訓、指導以及豐富的營銷工具,助力商家優化店鋪運營、提升銷售效率,從而有效降低流量成本。
淘寶的運營體系複雜且數據豐富,爲專業能力強的商家提供了很多機會,但門檻相對較高。拼多多對於商家的要求是需確保價格優勢,流量就會自然而來。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商家愈發注重務實經營,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效益和銷售額的快速增長,而是更加註重利潤的實現和經營的確定性。因此,選擇流量成本低、轉化效率高的電商平臺,成爲商家尋求新突破的重要途徑。畢竟,現在電商越來越捲了,誰也不想賠本賺吆喝,能活下去纔是關鍵。
對於電商平臺而言,如何平衡商家利益與平臺自身發展、優化成本結構與提升流量變現能力,成爲亟待解決的課題。這要求平臺不斷優化流量分配機制,提高推薦算法的精準度,加強用戶畫像的構建,以更好地滿足商家和消費者的需求。
未來,電商平臺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誰能成爲商家流量成本難題的破局者,誰才能在這場角力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