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們~咱家門口京西稻穀香……看京西稻的前世今生!

京西稻米香,炊味人知晌,

平餐勿需菜,可口又清香。

顆粒圓潤、晶瑩透亮的京西稻

早已編入老北京歌謠中傳唱至今

咱四季青人的飯食中缺不了京西稻的記憶

鄰居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京西稻的前世今生

清代康熙、乾隆皇帝親自選育的京西稻

御稻、紫金箍稻種

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

站在玉泉山和萬壽山上俯視四周

山下不僅是水田連接兩山

更是一幅天然美麗的水鄉畫卷

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使四季青鎮北塢一帶成爲京西稻的故鄉。走進北塢公園,舉目所及皆是一片片青翠稻田,驕陽烈日下,蟬聲一片裡,京西稻長勢喜人,和玉泉山塔相映成畫,成爲一幅充滿田園詩意的風光畫。兩山之間區域,即玉泉山和萬壽山之間,是古甕山泊退水區域,自元代起就是京城的“江南水鄉”、風景佳境,在清代時更成爲京西稻的主產地。

▲京西稻舊圖

康熙乾隆年間經過大規模的開墾,使玉泉山下的御稻田擴展到近萬畝。皇家在北塢村的功德寺旁設立了內務府直轄機構“稻田廠”,專門管理皇家稻田。北塢村民大多成爲皇家稻田的佃戶。嘉慶御製詩言道:“嘉稻千畦通海甸,平湖十里接清漪。”在京西玉泉山下,過去曾是“一水護田將綠繞”的田園風光,春時稻禾青青,秋來稻浪金黃。

▲1958年周恩來總理陪同西哈努克親王在北塢村視察京西稻種植情況

四季青鎮志中寫道:“四季青水稻(京西稻)種植歷史悠久。《永憲錄》載,康熙年間“其供御膳,曰御稻米, 出京師西山”。由於種稻用水來自玉泉山泉水,水質清涼清澈,稻米米粒飽滿,光潤透明, 蒸飯有黏性,熬粥呈茶綠色,遂成爲御稻米。

過去,京西稻田傍依着北京的西山,以玉泉山、萬壽山爲背景,穿插於清代御園之間,與皇家園林相得益彰。種植地區水網密佈,水面與稻田交織在一起,荷花飄香,小橋流水,曾讓乾隆皇帝慨然賦詩“十里稻畦秋早熟,分明畫裡小江南”。獨特的皇家歷史文化底蘊、層次分明的農業溼地景觀,與悠久的稻田民俗文化,維繫着北京人的記憶和鄉愁。

京西稻在種植過程中需要純淨的水源、特殊的光照和局部的溫差。2000年前後,由於水資源匱乏、城市擴建,京西稻種植面積每年銳減1萬畝至2萬畝,由上世紀80年代的10萬畝,銳減到目前的2000畝,成爲了瀕危品種。

玉泉山下京西稻

現如今,“園外園”(頤和園至玉泉山靜明園區域)經過水環境的治理,爲京西稻種植提供優質水源。同時,育種專家也將對京西稻品種進行提升,並把水稻種植的經驗向當地農民推廣,集民衆之力共同將稻米種植擴大化。據統計,截止2005年上半年,在北京玉泉山東側的御河南北兩岸,已恢復種植京西稻150畝。

“京西稻不施肥,不打農藥,拔草通過人工,可以說純天然。”每年9月中旬,當京西稻的穗兒變作金黃,稻田裡就會是一片金色稻浪,特別漂亮。

京西稻,在老北京人來說,甚至在咱四季青人來說,不僅是餐桌上的重要主食,更是對自然的深刻記憶,是一個帶着濃濃鄉愁的符號,鄰居們覺的呢?

■說明:本文由世紀城生活家編輯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源:文化四季

世紀城,生活,家!

========鄰居們的朋友圈!========

世紀城、萬柳、四季青一 帶草根生活平臺

有用、有料、接地氣!

聯繫小編:QQ—22506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