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9年奪癌症之王 「大腸癌」排便問題、徵兆你知多少?
▲連9年奪癌症之王!「大腸癌」排便問題、徵兆你知多少?(圖/記者周宸亙攝)
衛福部國健署今(4)日公佈最新癌症統計,「大腸癌」連續第九年奪下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冠軍。大家對於大腸癌的症狀認知都是「血便」,但其實不只是血便,腹痛、屎意不斷、腹瀉和便秘交替發生等症狀都有可能是腸癌症兆。
依據最新出爐的臺灣癌症登記報告,103年癌症新發生人數爲10萬3,147人,較102年增加4,004人,年齡中位數較102年增加1歲。男女癌症發生前三名依序爲「大腸癌、肺癌和乳癌」。國健署指出,103年大腸癌增加15,764人,標準化發生率每10萬人約44.7人。
癌症最可怕的地方是幾乎早期都沒有症狀,而大腸癌是經由腸瘜長期成長及癌化引發的病症,因此只能自己檢查「排便」來提高警覺。開業醫師劉輝雄指出,「腹痛、血便、屎排不乾淨、便意不斷、體重莫名減輕、貧血、胃口不好、大便習慣改變(如突然便秘、排便次數和天數改變)都是較明顯的腸癌徵兆。
另外,右側大腸癌、左側大腸癌和直腸癌症狀也不同,檯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指出,右側大腸癌以「腹痛」爲主,其次是體重減輕、腹脹、貧血。左側大腸癌則是常見「排便習慣改變」,其次是腹痛和直腸出血。而直腸癌是「肛門出血」、排便習慣改變、糞便變細。
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包括「愛吃油炸、愛熬夜、家族史、高油低纖飲食和運動量不族」等,另外,也有不少民衆習慣使用浣腸,也擔心使用浣腸會不會增加腸癌罹患機率,劉輝雄則表示,浣腸並沒有影響,但「便秘」本身就是腸癌危險徵兆。
劉輝雄強調,國人50歲即邁入腸癌高峰期,而大腸癌從異變爲癌症通常需要10~15年,因此往前推測35歲便可能進入腸瘜高峰,建議35歲以上民衆應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與診斷,早期發現癌症的異變並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