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不要怕 讓醫病共享決策找出最佳治療對策
▲透一般外科林逸文副院長(左二)等人,肯定陳先生積極勇敢抗癌接受最佳方式治療。(圖/記者林悅攝)
當患者發現罹患癌症時,對治療的徬徨與憂心,實非他人所能理解的,臺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李楊成醫師指出,癌症病友開刀後面臨是否化療以及何種方式的抉擇,常因資訊不對稱,容易心生恐懼,透過醫病共享決策平臺,醫病一起決定最佳治療方式,而非一昧被動接受治療指引。
李楊成醫師舉案例指出,61歲陳先生今年5月被診斷爲大腸癌第3期,開刀切除病竈後需接受化療以求更好療效。而化療又分爲口服與注射兩種方式,陳先生猶豫到底該選何種,所幸在醫師與呂雅亭癌症個管師,透過醫病共享決策平臺,分析2種治療方式的利弊、患者對於治療的考量及期待,以協助陳先生做出最適的選擇。陳先生最後在醫療團隊的建議與家人支持下,選擇注射方式的化療,來預防癌症復發。
▲透過醫病共享決策(SDM)平臺,由醫師與癌症個管師協助癌友瞭解病症,瞭解治療方式,再一起決定治療方式,而非一昧被動接受治療指引。(圖/記者林悅攝)
李楊成醫師表示,大部分的癌友開刀後,如果需要接受化療,心情都很緊張,很多人會問:「不是都開刀了,爲什麼還要化療?」以大腸癌爲例,第2期高危險羣以及第3期、第4期患者都會建議接受化療。而化療又分口服與注射,各有優缺點,口服方式可居家服藥,但療程需1年,5年存活率55.6%,注射每次療程需住院3天,2周1次共6個月,5年存活率70.9%。2種方式並無絕對優劣,經過醫病雙向溝通,協助病友找出符合其偏好的治療,就是最佳方式。
一般外科林逸文副院長表示,疾病治療尤其是癌症,與家人充分的溝通以及支持有助於提升治療成效,醫病共享可以協助醫師、患者與親屬建立互信關係,讓患者更有信心面對治療。
陳先生感謝林逸文副院長開刀治療,他說術後面臨化療不論是患者或是親屬都非常徬徨,當時根本不清楚口服化療和注射化療的差異,也不知道自己適合哪一種。經過李楊成醫師與呂雅亭個管師的淺顯易懂且詳細解說,並將醫病共享決策輔助評估錶帶回與家人商討,他與妻子及2名孩子開家庭會議討論後投票,結果3比1做出注射方式的最佳決定。李楊成醫師認爲,治療是需要雙向互動的,醫療人員有責任協助患者瞭解各種治療方針的利弊,選出最適合患者的方式,讓病友參與治療決定,而非只是被動的接受治療指引,當病友瞭解病症,並詳細評估後,醫病雙方纔能訂定出最佳治療目標,患者也有較高配合意願,完成整個治療療程,對患者而言,這纔是最佳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