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後悔”? 裁員一個月後“召回”
本報記者陳燕南北京報道
近日,理想汽車在進行了大規模裁員僅一個月後,開始召回部分被裁的關鍵崗位員工,被不少網友戲稱爲“裁員裁到大動脈”。
有媒體報道稱,因此前的大裁員影響到產品測試開發,已有部分研發人員接到通知被召回公司,然而這些被召回的員工將不再享有之前協商的賠償金。他們的合同將直接延續,無須再次經歷試用期等繁瑣流程。目前尚不清楚召回規模和各部門比例。
經濟學家餘豐慧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理想汽車近期遭遇了一系列挑戰。此次召回關鍵崗位員工的行爲,可能是爲了應對包括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產品策略的調整。通過調整內部結構,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資料顯示,通過調整,理想汽車從一季度純電車型MEGA上市成績不佳的陰霾中逐步走出,5月交付新車35020輛,同比增長23.8%。
就上述情況,記者聯繫理想汽車官方,截至發稿時,理想汽車官方暫未置評。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記者表示:理想汽車此舉可能會對企業造成一些影響:例如員工士氣和信任度可能受損,影響團隊穩定性和工作效率;公司形象可能受到負面影響,影響招聘和品牌聲譽;另外,如果處理不當,可能面臨勞動爭議和法律訴訟。
針對該情況,他建議,企業應該透明溝通,向員工解釋召回的原因和目的,於此同時,考慮員工感受,提供適當的補償或激勵措施,以重建信任。另外,還需遵守法律法規,確保處理過程合法合規。
爲“激進”買單
此前,有報道顯示,理想汽車整體優化比例超過18%,預計涉及員工人數超過5600人。其中,銷售服務運營部門優化超過400人,招聘部門從原來的200多人縮減至40至50人,智駕團隊會縮減到1000人以內。
一位理想汽車的智能駕駛部門員工表示,本輪裁員對內部研發測試部門影響極大,開發幾乎停滯,測試僅靠少量低成本外部團隊協助。
有業內人士認爲,理想汽車此前的人力儲備是按照最初預估的80萬輛銷量目標設定,而當前正在推行的裁員舉措是在爲這一激進的擴張目標“買單”。
據瞭解,2024年原本是理想的純電大年。按照其去年年底的規劃,今年3月發佈MEGA,下半年發佈3款純電SUV。其中,M9、M8將在今年年內量產,M7預計在2025年一季度量產。到年底,理想汽車將有4款增程電動和4款高壓純電車型在售。
然而理想汽車首款純電MEGA的“失利”打亂了理想汽車的規劃。據瞭解,這款產品曾被寄予厚望。理想汽車多名高管曾數次宣稱MEGA要成爲50萬元以上豪華車市場銷量第一名,所以這款車也成爲理想汽車今年80萬輛銷量目標的重要支撐。不過MEGA一上市就因外形被攻擊,市場的反映以及銷量都不達預期。
由此,理想汽車也開始了一系列動盪。
3 月 21 日,理想汽車CEO李想在內部信中寫道,理想誤判了純電戰略節奏,錯誤地把 MEGA 的 “從 0 到 1” 階段(商業驗證期)當成了 “從 1 到 10” 階段(高速發展期)進行經營。
與之而來的是李想取消了純電車型的發佈計劃。理想汽車也不得不將銷量預期從80萬輛下調至56萬—64萬輛。
李想表示,理想汽車並沒有因爲短期的銷量波動而失去信心。相反,這是公司在經歷市場洗禮後,對競爭環境和自身實力進行冷靜評估的結果,單純的銷量數字並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因此,理想汽車應放下之前設定過於激進的銷量目標,轉而更加註重提升用戶價值和經營效率。
據瞭解,此前,爲了支撐80萬輛的銷量目標,理想汽車原計劃將門店數量從去年的467家擴充至800家,進行了大量人員的招聘、店面改造、建設新店面等工作。有理想汽車員工表示,在這一輪調整中,門店擴張計劃快速收縮,部分店面停止改造,一些新建設的店面也停止了裝修。
組織架構“大動刀”
事實上,經歷了波折之後,理想汽車正在不斷進行調整。
4月3日,理想汽車發佈內部全員公告宣佈對現行的矩陣型組織進行升級。此次組織變動主要集中在理想汽車的CEO辦公室,從原有涵蓋品牌部、產品部、商業部、戰略部、供應部的部門變更爲“產品與戰略羣組”。
改名後的產品與戰略羣組,下設“產品線”部門和“質量運營”部門。在一季度財報會上,李想提到,組織架構調整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建立了一個名爲質量運營的新部門,以此“讓業務部門真正關注高質量的決策和運營效率,而不是關注流程”。
目前,理想內部的調整仍在繼續。有報道稱,業務重心向產品部轉移後,理想將零售與交付部門合併,並下設了更細分的崗位。
有接近理想的人士認爲:“這樣的調整可能與零售和交付團隊之間的摩擦有關,此前,零售和交付團隊由於考覈指標不同,難免會有摩擦,對零售端的銷量產生不利影響。”據其猜測,零售和交付團隊合併之後,目標趨於一致,更利於整體的銷量增長。
記者注意到,經歷了一系列調整,理想汽車的銷量整體有所改善。數據顯示,理想汽車,5 月交付 35020 輛,創今年新高,且同環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分別爲 23.85% 和 35.8%;年累計交付量達到 14.12 萬輛,同比增長 32.54%。
不過這得益於價格低於25萬元的理想L6。有數據顯示,理想L6在5 月 5 日累計訂單超4.1 萬輛,5 月 31 日第 2 萬輛理想 L6 正式下線,訂單火爆加上產能快速爬坡,L6 累計交付突破 1.5 萬輛,成功拉動理想汽車交付量攀升。
有業內人士認爲,理想汽車通過不斷地糾錯和反思顯示出企業具有一定的自調整能力,能夠在面對問題時迅速做出反應,避免損失的進一步擴大。這種糾錯的勇氣和決心是值得肯定的。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一事件也反映出理想汽車在管理和決策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在裁員之前,是否充分評估了各部門的實際需求和人員配置?是否與員工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和解釋?這些問題都值得企業深入思考和總結。
不過有分析指出,“先裁後召”的事件本質上是企業對市場缺乏一定的預判能力。在着手對企業進行“瘦身”的同時,又迎來了訂單的高峰期。
另有業內人士認爲,理想汽車的這場“先裁後召”的事件反映出了當下不少企業在面臨經濟下行壓力時的困境。在急於“止血”的心態下,一些公司往往會採取“一刀切”的裁員策略,但這種做法不僅容易誤傷企業的中堅力量,更可能從根本上動搖企業的人才根基。
餘豐慧則對記者表示:“理想汽車此舉可能會對企業的士氣和員工忠誠度產生負面影響,因爲員工可能會感到公司不守信用。企業應該與員工進行坦誠地溝通,解釋決策的原因和影響,儘可能減少員工的疑慮和誤解。”
他還表示:“裁員後的賠償金是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公司無權單方面改變。如果員工被召回公司,而公司不履行之前的協議,員工可以尋求法律援助,維護自己的權益。此外,員工還可以考慮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柏文喜則認爲,裁員後召回員工,且不再提供賠償金,這在法律和道義上可能存在爭議。“員工在面對這種情況時,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權益,包括但不限於合同條款、勞動法規定等。員工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保障自己的權益:與人力資源部門或法律顧問溝通,瞭解召回的具體原因和條件;審查合同條款,確保公司的做法符合合同規定和相關法律法規;如果感到權益受到侵犯,可以尋求法律援助,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他表示。
(編輯:張碩審覈:童海華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