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饌巴黎白手起家 靠吃闖出一片天
文.洪寶山
近幾年來食安風暴造成人心惶惶,黑心食材流竄,不僅民衆防不勝防,連許多老字號的品牌都受到牽連,全民「食」在不安心。
有鑑於此,政府對於食物的檢測,更是上緊發條,食品業者也希望能挽回消費者信心,許多企業紛紛加緊對食物品質、流程的控管,避免再度上演食安風暴。
歷經多次的食安考驗,能存活於市場的企業,代表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並且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經營理念。像是目前已經轉型到第三代店的饌巴黎大飯店,在餐飲市場已經有二十五年經驗,立下了優良口碑,因此,節目特別邀請到董事長魏智明與大家分享,過去創業的心路歷程,與屬於饌巴黎的品牌故事。
餐飲門外漢 科技人跨足美食界魏智明在餐飲業至今已經有二十五年的經營經驗,但其實他並非餐飲科班出身,原本是科技新貴,擔任工程師一職。談到成功從科技業跨入餐飲業,魏智明透露,大家每天在辛勤工作之餘,都需要透過三餐來補充體力,只是有些人認爲吃,只是用來填飽肚子,但對他來說,吃東西是很棒的享受,因爲美食具有色、香、味、型、氣、美,豐富的內容需要細心品味和感受,因此,他在吃的部分,格外注重。
原本在英業達擔任工程師的魏智明,進入餐飲業,其實要歸功於一位重要的引路人。他透露,因爲熱愛品嚐美食,因此在科技業工作三年後,心生起以餐飲創業的念頭,並且積極與世界各地的買主洽談合作。某次,一位猶太人買主到了臺灣,邀請他去吃蒙古烤肉,成爲他第一次品嚐蒙古烤肉的經驗,竟也成爲他成功創業的開始。
不同於其他料理是在廚房完成,蒙古烤肉是廚師在賓客面前現場烹煮,因此更加透明化,而且烤肉所需要的醬料、菜、肉都由客人自己選擇,採自助的方式,挑選之後再交由廚師處理;同樣的過程,在科技業中就像是生產線的概念。
此外,蒙古烤肉會根據材料、分量不同,而組合出針對每個人不同的料理,成爲發揮創意的好途徑。在猶太人的啓示下,他大膽的跨領域創業,民國七十八年正式走進美食的殿堂。
異地白手起家 靠吃賺到一桶金人人都有創業夢,但是成功、失敗只在一線之隔,不禁讓人好奇,魏智明第一次創業就成功,有哪些因素支持?
「年輕的時候想創業,並不是那麼容易,必須要具備『知識、見識和膽識』,尤其創業更需要膽識,因爲就算天天都在想很好的計劃,卻沒有行動力,只不過是原地踏步。不過,只要你踏出第一步,就可能開始累積邁向成功的經驗。」魏智明說。
回想起創業的初期,那是個世界美食品牌開始進軍臺灣的年代,包括麥當勞、肯德基等國際企業,都是靠着簡單的流程,創造出全世界的財富。因此,他開始注意到,系統化和標準化的重要性。
創業一開始,花了許多心思在做標準化,當時大部分的製造業都開始往中國大陸跑,找尋便宜的勞力成本,因此他也到大陸去觀察環境,但是由於大陸的民生消費落後臺灣將近二十年,美食環境未成氣候,只能放棄。
不過,魏智明並沒有死心,而是慧眼觀察到,與臺灣一樣同屬小島的新加坡,當地齊聚了各色人種,因此,全世界的特色美食都可以在新加坡找到,像是當時在臺灣看不到的俄羅斯、土耳其菜餚。
那時候,他就看到了觀光和文化將成爲未來重要趨勢,所以大膽投入事業,在新加坡開設餐廳,打出約臺幣三百多元的蒙古烤肉吃到飽模式,受到當地人熱烈歡迎,餐廳三百到五百個位子,每天幾乎是座無虛席。由於銷售策略成功,魏智明成功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初嘗賺錢的滋味。但是第一家餐廳發展成功後,他開始思考,蒙古烤肉都是以肉類和蔬菜爲主,而新加坡靠海,有許多海鮮可新鮮供應,所以希望能在產品中加入海鮮產品試試看,萌生開海鮮自助餐的想法。
然而,創業的最大挑戰,莫過於資金是否夠充裕,幸運地,一家日本航空非常喜愛他的蒙古烤肉,爲了籌資創業,魏智明不惜賣出餐廳,他決定出售第一代的蒙古烤肉給日本航空公司,獲得的資金再投入第二代餐廳,主打新鮮海鮮自助餐,在新加坡創立了巴黎海鮮餐廳。魏智明認爲,吃東西不僅是享受,還能有許多意境,過去他曾在法國巴黎香榭大道享用半打生蠔,對他來說,不僅食物美味,場景更是如夢似幻,彷彿是美夢成真一般。因此,他決心打造一間最具水準的自助餐廳,滿足饕客對於美味和各種美食的想像。
與時並進 餐廳升級第三代
走訪過三十幾個國家,盡情品嚐美食的魏智明,對食物是吃出興趣,尤其喜愛自助餐,因爲自助餐不僅菜色多元,且經濟實惠。
在還沒開業前,他曾到麗晶酒店享用自助餐,放眼望去,料理臺上放了滿滿的生蠔,讓他重新感覺到置身於法國的感覺;最大的不同是,在法國享用生蠔可能需要花上一筆不小的費用,而在臺灣竟然可以吃到飽,讓人感受到滿滿的幸福。
魏智明說,幸福是由口入,滿意和幸福都可以從內在表現出來,美食成爲他一生的重要方向,開海鮮自助餐廳,希望讓許多熱愛美食的老饕,有更多幸福的選擇。(文未完)【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760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