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電商產業 年輕人的未來
專訪立法委員陳怡潔、陳超明、陳歐珀 採訪/金麗萍、秦振家 文/秦振家 照片/秦振家、立法委員國會辦公室
美國谷歌(Google)崛起、臉書(Facebook)勢力橫掃全球,靠的是自由、不受限的發展環境。於是,今天談服貿協議開放電子商務的議題,爭執點實不在於開放,精準的描述問題的癥結點在於:開放條件是否對等。產業高度不足 無法分辨輸贏
從立法委員陳怡潔質詢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可得:大陸電商淘寶網一年賺進臺灣超過五百億元,但是,臺灣人在中國卻進不了自己國家的網站。這是兩岸電商產業互動的現狀,也是中國在面對網路議題時常見的封閉作法。只是,在無國界的電商產業架構中,中國自成一格的網路政策,對臺灣而言,是絕對的劣勢;或者,會是一個談判的着力點,藉此取得優於國外業者的合作條件,進而在國際電商市場取得進入中國的優勢地位?可惜的是,從結果看來,基於綜觀產業的高度不夠,洞察未來型產業的能力不足,更重要的是:在談判過程中,每個你來我往的當下,欠缺身系國家產業興亡的使命感;最後,在談判桌上,看似失之毫釐,回到臺灣的產業現實,卻差以千里。
兩岸議題 無法自外於市場開放法則
面對電商產業,「開放」的立場,在立法院內幾已形成共識。立法委員陳超明明確地表示,開放、競爭,早已是市場硬道理,特別是在資訊產業,所有封閉系統,都註定走向窮途末路,早期的王安電腦,從繁華到沒落,正是殷鑑。而兩岸的議題,也無法自外於這項市場法則;特別是,當中國在2015年將躍升成爲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時,它的手中,更握有定義市場、建立遊戲規則的實力。陳超明強調,面對即將成爲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又處處充滿着潛規則的中國,難道不是臺灣的機會?臺灣豐饒的物產、特色地方小吃,連繫着十四億中國人的情感、口味。對大陸人而言,如何才能一嘗美味?來臺觀光,當然是一途,唯網上購買,更能降低享受臺灣美食的門檻;這應是我們在電商產業的對外談判上,很重要的籌碼。
談判不力 輸了現在賠掉未來
陳怡潔委員也表示,雖然百分之百支持政府簽署兩岸服貿協議,但對於行政部門無法掌握兩岸產業發展形勢、相關配套措施嚴重不足,卻深不以爲然。陳怡潔認爲,電子商務是一未來型產業,它關乎我們下一代年輕人的創業,以及就業機會,我們的官員若沒有產業高度,及洞察力,草率爲之,不只輸掉當下的機會,更將連帶賠上臺灣年輕人的未來。陳怡潔指出,目前,中國大陸的採購氛圍,充滿着對臺灣制產品絕好的印象,特別是手工製品,很明顯地,這就是我們的優勢;我們對外談判的官員在談判過程中,是否能精準掌握,以在進退之間,掌握對我方最有利的條件?
對於在服貿協議中開放電商產業,陳歐珀委員也持贊同意見,但他提出疑慮,中資來臺開店,將衝擊臺灣店家。陳歐珀強調,他並非反對服貿,不能認同的是服貿協議的黑箱作業;而針對電商產業,因臺灣資訊化優於中國許多,開放應具正面效益;只是,若中資大量涌進,在臺灣市場介入各式商店經營,並進一步落實一條龍策略,將原得以嘉惠臺灣的中國購買力,由線上拉至線下,這將嚴重損及臺灣店家。(文未完)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715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