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百貨之子王友民:外匯比股市好懂

擁有三十年外匯市投資經驗王友民,靠着程式技術分析事件分析法則內化成自己多年的操作心法,透過選擇權組合操作,勝率高達七成。

文.洪佩玲 攝影.鄭暐琪

操作外匯市場比操作股市容易多了。」在外匯市場打滾三十年的羣益集團證券暨期貨分析師王友民,多年來將理論及實務內化,讓他從複雜的事件中找出一個規範。如同巴菲特在一次波克夏股東會上曾說:「想要一輩子都能投資成功,並不需要天才的智商、非凡的商業眼光或內線情報;真正需要的是,有健全的知識架構供你做決策,同時要有避免讓你的情緒破壞這個架構的能力。」而王友民就靠着程式技術分析及事件分析法則,透過選擇權組合操作勝率高達七成。他笑說:「套句股市用語,就程式技術分析是看籌碼及線型,事件分析就是看公共政策變化,而透過股市的追高殺低名詞,在匯率市場裡相對容易操作多了。」

看過太多投資人從輝煌到落寞的過程,王友民慶幸大學時期就親自貼近市場得到一點點教訓,在懵懵懂懂的操盤經驗中雖跌了一跤,但也練就出他的「投資第六感」,懂得何時該進場卡位及退出。三十年來期貨選擇權成爲他主要的操盤經驗,至今幫投資人獲利不少,個人資產累積也很可觀,他也提到想要以期貨選擇權獲利,還是要有策略。百貨之子成就財經專家之路

王友民從小就跟在開百貨店父母親身邊,加上國小國中他都擔任班上總務股長,常常在金錢交易世界遊走,也讓他從小就懂得察言觀色,價錢也算得更精,一般人聽數字不會特別留意,但是他真的有數字觀念,敏銳度也較高。

雖然從小物質生活還算優渥,但高中時家中百貨店因社會結構改變而面臨關門大吉,看到父母親因爲生意虧損,資金週轉不靈而到處籌錢,他只好到報關行打工賺學費,看着父母做生意麪臨的資金起伏,也讓王友民體會到,「似乎要做跟金融相關的工作比較容易賺到錢。」

但理想往往跟現實有所牴觸,在那個年代外界對於男生的主觀認定就是要讀理工系所,加上高中忙着打工,王友民大學聯考失利,只能吊車尾上文化大學物理系,他知道或許理工系所可以靠着專業穩定收入賺錢,但心中對財經的念頭依然在王友民不安分的血液中蠢蠢欲動,於是他決定轉考財經相關領域。

「瞭解自己的個性及投資屬性,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纔是成功重要關鍵。」從十九歲第一次接觸地下期貨至今,一晃眼王友民在期貨市場已進出三十年,一度賠到只剩三十萬元,讓他練就了紮實的贏家功力,幾乎很少賠錢,後續藉由選擇權組合操作勝率達七成,甚至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臺,大家不看好日圓貨幣市場同時,他居然也靠着選擇權放空大賺一筆,一個晚上就進帳二百多萬元。

初體驗 地下期貨小賠出場當警惕事實上,王友民從小就對投資理財充滿興趣,而他真正踏入投資市場是在大學時期,當時臺灣期貨市場尚未全面開放,「那時香港引進的地下期貨剛逐漸萌芽,我意識到可能可以透過這種投機方法賺到錢。」王友民表示,透過同學引薦投資瑞郎及馬克貨幣,大家開始集資六十萬元,他也將多年打工累積的存款十五萬元全數提出。

王友民表示,當時期貨市場不像現在資訊發達,但他想只要積極去學習,加上實務經驗操作,應該是可以賺到錢的。「每天半夜call機狂響精神壓力,讓我身心俱疲。」王友民表示,當時進場連「損益」等專有名詞都不懂,懵懵懂懂的只知道是否有賺到錢,白天上課、下課打工,加上半夜看盤的緊張生活,兩個多月後發現小賠五萬,也讓王友民決定退出。

雖然人生第一次投資失利,卻沒讓王友民因此灰心,他發現,「期貨其實挺好玩的。」他心想,「如果我努力去鑽研技術分析,應該很容易賺錢。」於是他開始勤跑圖書館和書局,鑽研各種技術分析書籍,希望能找出致勝心法,在匯市中一夕致富。搞懂日本財經 執着日圓匯市操盤

擁有三十年投資經驗的王友民,靠着自己多年的操作心法,透過日圓指數獲利都在倍數以上。他認爲,靠着程式技術分析及事件分析法則,透過選擇權買權賣權組合操作是兩大關鍵因素

「我一直關注日圓走勢,日本每個時期都有背景值得去探討。」而之所以執着在日圓操作上,王友民認爲,日本是個相當依賴出口的國家,因此,日圓匯率的變動除了影響企業對外貿易的競爭力外,也間接影響日本股市的表現。

王友民進一步表示,日圓在一九六四年成爲國際流通貨幣,佈列登森林體系瓦解後,日圓在一九七一年實施浮動匯率,此後日本經濟發展動力相當仰賴對外貿易,每年都有鉅額的外貿順差。再者,日圓日趨堅挺,與美元的弱勢形成強烈對比,併成爲較強的國際貨幣,雖然在一九八九年曆經股市與房市的泡沫,之後長達數十年的零利率時期,而也由於低利率與高流動性的原因,套利交易主導了日圓走勢。

例如當時日圓急速升值,除了引起全球關注外,日本政府更進場干預匯市,以防止過度升值,影響出口競爭力。此外,日圓也是利差交易的借貸貨幣,風險偏好將不利於日圓的表現;風險趨避下,反而有利於日圓的升值。日圓期貨一九八七年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上市,提供公司法人及個人投資戶對日圓匯率進行避險或投機的工具與管道。(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737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