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才會得?巴金森病10大警訊 便秘、行動緩慢都上榜

巴金森病10大警訊。(圖/社團法人臺灣巴金森之友協會提供)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臺灣老化速度世界第一,巴金森病成21世紀不可輕忽的疾病。社團法人臺灣巴金森之友協會理事長臺大醫院神經吳瑞美教授指出,巴金森病爲神經退化性疾病的一種,與中風及失智症並列爲高齡者的三大神經疾病,但年輕族羣也有發病的可能,只要符合長期便秘、行動緩慢等「十大警訊」,就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

好萊塢明星麥克福克斯拳王阿里、跟臺灣音樂大師李泰祥都巴金森病友。據統計,我國目前約有巴金森患者4-5萬人,但是礙於民衆對疾病了解不足,患者常徘徊於多個科別,平均2年才確診。儘管巴金森病目前無法治癒,只要遵照醫囑治療,巴金森病可如同慢性病一般,患者能夠保有一定的生活品質。

臺灣巴金森病的盛行率爲約爲每10萬人就有134人,其中其中以65歲民衆以上居多,平均每100人就有一人罹病。吳瑞美解釋,巴金森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加上民衆對疾病不瞭解,確實在第一時間常會誤認爲僅是疲累或關節痠痛症狀,往往先徘徊在骨科、復健科,家醫科,甚至中醫、坊間民俗推拿療法,等到確診都已經是晚期。

▲巴金森病4大典型症狀。(圖/藝曜行銷提供)

吳瑞美說,巴金森症主要症狀爲靜止性顫抖,佔比高達70%;其次分別爲關節僵硬、行動遲緩、不太異常等,但動作障礙並非巴金森病患者唯一的困擾,許多非動作障礙症狀,如失眠、便秘、憂鬱,也會影響病患與家屬的生活品質,尤其年紀越大、病情越晚期的病患越容易出現。在一份針對210位巴金森患研究更可發現,其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是一般民衆的2至3倍。

雖然許多人都認爲巴金森症是老人專利,但吳瑞美提醒,近年來年輕型巴金森患者有增加的趨勢,民衆生活中若經常出現靜態顫抖、關節僵硬、行動遲緩、走路碎步、平衡困難、字體變小、面具臉、講話小聲、關節痠疼、刷牙穿衣困難等10大警訊,就應儘早就醫診斷。現有治療方式包含藥物治療、外科手術語言治療、物理治療等,今年更最新覈准使用小腸灌流治療,嶄新的給藥方式,未來可望嘉惠更多病患突破治療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