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千山館合約到期文物將領回 褚遂良蘭亭卷恐成最後一眼

故宮。(故宮博物院提供)

寄存於故宮的「蘭千山館」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卷》目前正在《寫盡繁華》特展中展出,然而該件展期只至本月25日便將換展,鑑於故宮已於寄存合約到期後通知所有權人領回,恐使得「蘭千山館」文物離開故宮,國政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及「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臺灣」發起人李永萍、段心儀21日一起到故宮看展,也提醒國人把握機會親睹。

陳學聖表示看此展後更是感慨萬千,認爲這些上千年曆史的重要文物,竟然會因爲政府的一個不智的作爲,有可能至此離開臺灣,「這是故宮犯下的一個很嚴重的錯誤,讓全民失去看寶物的機會」也提醒民衆趕快一睹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卷》與懷素《小草千字文》風采。「如果錯過這一次大概一生也很難再看到!」

陳學聖並直言:「如今的故宮院長好像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央行的總裁還有理事會跟監事會來監督,現在故宮連個指導委員會都沒有」也希望儘快從制度上着手,恢復故宮的指導委員會,不能讓院長獨斷專行。曾任立委和文化局局長的李永萍感慨,曾在大修《文資法》期間與時任文建會副主委的吳密察挑燈夜戰,而今她不禁要問:「不論如何一個文化人不變的初衷是對文化的傳承與保存的執着,否則怎可自稱是文化人?」

李永萍指出,任何文化行政工作的使命應是把官僚體系不合理的地方,調整爲更與時俱進、與國際接軌,「博物館專業或國際標準來說,寄存是最基本的」不應以行政或技術手段行文革之實,將已存在故宮多年的文物送走。她也希望臺灣的專業館所,能爲「蘭千山館」續留臺灣伸出援手。

段心儀以懷素的《自敘帖》和《小草千字文》爲例指出,懷素由前者的神采動盪到䈗者已爲晚年復歸平淡之作,可看出不同時期作品的內涵與表現各有不同,「所以博物館多元豐富是必要的」她也指出對現代的年輕人而言,小時候看文物和成年後不同階段看,心境和體悟也會不同,若如此重要的文物不復見,將是當代青年學子的損失。

段心儀也呼籲,故宮不只是中央的議題,對臺北市而言也帶來很大的效益並牽動市民的日常,建議作爲臺北市的大家長或市民,也應爲故宮文物的去留髮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