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 餐桌上還是菜單上

(圖/美聯社)

今年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美中競爭關係形容成「在餐桌上,或是在菜單上」後,引起中俄兩國批評,大陸媒體稱此言論「透着森森的冷酷和寒意」,俄羅斯外交部長則稱,希望布林肯「別在餐桌上噎着了」。在俄烏戰爭屆滿兩週年之際,美中俄三方對話,繼續透露出令人不安的情緒。

俄烏戰爭打了兩年,儘管俄羅斯被西方國家經濟制裁,但是俄羅斯的普丁政權並沒有垮臺,反而有越戰越勇之勢,這當然是有以中國爲主的全球南方在背後支援。所以,這場看似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表面上是俄烏在打仗,實際上是俄羅斯在對抗整個美國爲首的北約國家,若再深究背後因素,就是西方國家與全球南方兩大陣營在打消耗戰,當全球的資源沒有被打完,這場戰爭恐怕難以終止。

根據大陸海關總署1月12日資料,去年中俄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2401億美元,與2022年相比成長26.3%,遠超過中俄領導人此前下達的將兩國貿易額成長一倍的目標。2024年是中俄兩國建交75週年,中國媒體預測,兩國貿易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品質上,都將會有進一步的提升。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慕安會議前一天的演講中就說道,不要問烏克蘭何時結束戰爭,而是應捫心自問爲什麼普丁仍然可以繼續打下去?澤倫斯基似乎在抱怨歐美軍援不足,但是普丁能繼續打下去是因爲獲得了來自中國大陸等國的軍事和物資支援,特別是北韓在無人機和一些非軍用的軍民兩用物品,包括卡車、重型卡車和一些彈藥上的支持。

所以,原本想要速戰速決的俄烏戰爭,在兩大陣營支援的壓力下,它幾乎已經變成是一場持久戰。在歐洲打一場30年的戰爭,歷史上並不少見,只是那是在冷兵器時代,當前已經進入資訊化時代,仍然可以把戰爭打得曠日廢時,可見這場戰爭不只俄烏兩國在打,而是逐漸被劃分出來的西方國家與全球南方兩大陣營,任誰都有輸不起的壓力。

因此,布林肯的餐桌論,顯然還自認美國仍然是一個超級霸權,可以把其他國家當成菜餚,美國對中俄看法如此,對其他南方國家就更不可能放在眼裡。只是美國再強、再霸,也不可能一次打多場戰爭。所以美國近日對兩岸發生在金門大陸漁船意外事件,一直保持相當的警惕,要求兩岸雙方必須保持克制,避免升高成爲新的戰爭。

還好這件事發生在美國可控的蔡政府時期,以賴清德對漁船意外事件指示持續支持海巡堅定執法的立場,未對人員傷亡表示人道關懷的心態,以後兩岸若再發生重大意外事件,臺灣是否也可能被美國搬到餐桌上變成「菜單」,猶未可知。(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