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板五週年,“硬科技”定位越來越清晰

2024年6月13日,科創板迎來開板五週年。

五年來,科創板從發行上市到交易、退市等各個環節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並不斷優化完善;受理了1146單IPO申請,接納了573家上市公司,首發募資總額達9107.89億元,總市值逾5萬億元。

“在產業升級大潮中,科創板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創新企業,支持諸多硬科技產業鏈的‘補鏈’和‘強鏈’,已成爲中國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一扇觀察窗口。”申萬宏源研究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師彭文玉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展望未來,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認爲,科創板定位將更加清晰,突出“硬科技”特色,與不同市場板塊差異化發展,發揮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作用;推進交易機制改革,進一步豐富投資品種,爲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選擇,積極引入長期資金;市場估值體系進一步重塑,企業價值、市場走勢進一步分化,退市進入常態化。

“硬科技”定位越來越清晰,還有哪些制度可突破?

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A股市場也因這場系統性的制度改革正式落地,而迎來新生態。同時,科創板的制度也在實踐中不斷驗證、完善和持續創新,“硬科技”的定位也越來越清晰。

五年來,科創板在發行、上市、交易、併購重組、退市等各個環節的改革逐步向縱深推進。科創板多樣化和包容性的上市條件,適應了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科創企業的差異化融資需求;首發定價機制以及上市初期交易機制實行市場化;同時,科創板在再融資、併購重組、股權激勵、股份減持、信息披露等方面均進行了有針對性地創新探索,並不斷進行優化和完善;嚴格的退市制度,加速了“害羣之馬”的出清。

除了上述制度之外,田軒眼中的關鍵制度,還有引入做市商機制,進一步推進市場交易制度的完善,增強A股市場流動性,同時抑制市場波動;建立多元化投資門檻,推出科創50指數及相關ETF等投資產品,改善投資者結構,促進市場走向成熟。

在不斷地改革、改進中,科創板的“硬科技”定位也不斷清晰。《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下稱《指引》)自2020年3月份發佈以來,在2021年4月份、2023年12月份、2024年4月份歷經了三次修訂發佈。

其中,2024年4月份發佈的修訂版《指引》,適度提高了對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的研發投入、發明專利數量及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要求,旨在引導科創企業更加重視科研投入和科研成果產業化,促進申報企業質量進一步提升。

對此,彭文玉分析稱,一方面,科創屬性的審覈認定將會更加嚴格,不僅是監管機構的審查力度,也將強化發行人關鍵少數的主體責任,以及保薦機構覈查把關責任。另一方面,“良幣驅逐劣幣”,隨着科創屬性標準的提高,將會有更多真正具有產業化落地能力的“硬科技”的企業登陸科創板,而那些通過各種違規調整人員構成、不合理分派研發費用等途徑,以期達到上市標準的企業將在上市環節被更多出清。

田軒認爲,科技屬性強、科研投入和成果產業化水平高的優質企業,將更加順利進入科創板上市程序,IPO發行節奏將逐步進入更加合理的常態化階段。

經過五年創新實踐,科創板的發審、交易、退市等規則和框架制度已漸趨完善。在業內看來,科創板仍有進一步改革的空間,繼續發揮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作用。

“未來,我們認爲科創板還可以在提升科創板交易活躍度、進一步完善豐富中國特色首發估值體系、吸引更多耐心資本等方面繼續有所突破。”彭文玉稱。

田軒認爲,下一步,科創板可以繼續完善上市標準,尤其是完善科創企業認定標準,健全全鏈條“綠色通道”,支持“硬科技”企業上市;探索科創板儲架發行制度,根據公司發展階段進行融資,及時精準解決公司需求,降低發行成本、提高融資效率;完善交易機制,推進T+0交易機制,優化市場環境,穩定市場預期,並加強投資者教育,進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穩步推動投資者結構轉變;進一步完善退市配套措施和相應的轉板機制,暢通企業退市的後續融資通道等。

集聚效應擴大,產業鏈、創新鏈仍需持續升級

科創板的另一大使命是“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推動經濟創新轉型”。開板五年來,科創板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推動“產業鏈”做優做強方面成效如何?

截至2024年6月12日,科創板共有573家上市公司,總股本2165.37億股,總市值超5萬億,平均市盈率爲34.77倍。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行業公司合計佔比超過80%。其中,科創板高端裝備製造公司超過120家、集成電路、 生物醫藥公司數量均超過110家。

研發投入是衡量科創屬性的一大標準。2023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達到1561.2億元,同比增長14.3%,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中位數爲12.2%。截至2023年末,科創板已匯聚超過23萬人的科研人才隊伍,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比例超過三成。

“在科創板助力下,科技創新市場活力不斷迸發,產業鏈龍頭企業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涌現,有效突破關鍵技術和產業鏈難點、堵點等,進一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田軒稱。

在他看來,未來,科創板仍需深度謀劃支持產業鏈轉型升級的系統性政策。包括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強對“鏈主”企業的融通帶動要求,加強對硬科技企業的精準支持,加快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

當然,開板5年來,科創板上市公司也有所分化,有些企業借力做大做強,有些企業則走向下坡路,還有些企業因違法違規被退市或者處罰。

“註冊制之下,估值及市場走勢出現兩極分化屬正常現象,處於行業前沿、科技屬性強、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受到資本的傾斜,獲得高估值高定價,更利於企業長期發展,助力科技創新。退市的常態化可以加速市場優勝劣汰,推動上市公司更加重視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發展質量。”田軒稱。

在科創板市場估值分化趨勢下,田軒也建議投資者,藉助專業機構力量,加強對企業長期發展價值的研判,儘量避免科技屬性不強、科研投入低、創新能力不強的企業,關注企業長期經營能力,包括公司業務增長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公司治理水平等。

就科創板加速投融資端市場化方面而言,田軒認爲,未來,科創板需完善科創屬性評價標準,精準識別科技型企業;健全上市發行、併購重組、再融資等全鏈條“綠色通道”,集中優勢資源保障核心技術攻關;加大對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可轉債融資支持、支持科技創新領域REITs等產品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