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極生物業績倒退陷傳銷風波 香雪製藥戰略遇阻?
■本報記者 趙 琳
2011年,香雪製藥在完成對廣東九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極生物”)的收購及增資後,對其前景信心滿滿,公司預計“九極生物可給香雪製藥年銷售增加約3億元,淨利潤貢獻約4500萬元。”
如今,6年的時間過去了,九極生物的淨利潤還在2000多萬元徘徊,而且2017年淨利還低於上年同期;另一方面,九極生物在多個省市被曝出涉嫌傳銷。
近年來,在主導產品抗病毒口服液收入日益下滑的背景下,公司擬佈局“大健康產業鏈”,並着重打造以九極生物爲首的保健品,作爲大健康產業的完善與補充。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與此前公司的設想差距甚大。
4月13日,香雪製藥舉行業績說明會,《證券日報》記者就上述問題提問公司,香雪製藥董秘徐力對此表示,“九極生物2017年新擴增8個直銷區域,公司相應加大了市場投入,使得銷售費用增加較大,因新區域的市場拓展尚需時間,短期內產生業績貢獻有限。”
九極生物業績倒退
香雪製藥於2010年底登陸創業板。2011年3月,公司即以3750萬元超募資金收購以生產、銷售保健食品和用品等爲主營業務的九極生物100%股份。收購時,九極生物的淨資產僅有1221.73萬元,香雪製藥收購溢價約2倍。同年10月,香雪製藥對九極生物增資6500萬元,增資完成後九極生物註冊資本增至8000萬元。香雪製藥表示,新增資金將用於滿足九極生物向國家商務部申請直銷企業資格的要求,進一步擴大產品銷售渠道和全國銷售市場。香雪製藥同時表示,“本次收購及業務調整完成後,預計九極生物可給香雪製藥年銷售增加約3億元,淨利潤貢獻約4500萬元。”
2011年,香雪製藥的營業收入6.16億元,淨利潤8349.69萬元。若九極生物真能達到上述預期收益,則相當於再造了半個香雪製藥。
然而,香雪製藥這些美好的預期就像是給投資者“畫餅”。2012年,九極生物收入1504.16萬元,淨利潤僅261.02萬元。2013年,九極生物獲直銷牌照,獲批廣東28個區爲直銷區域,5種保健品爲直銷產品,但當年淨利潤仍然只有395.12萬元。一直到2015年,九極生物的淨利潤才超過1000萬元,達到1233.67萬元。
據香雪製藥3月31日發佈的2017年年報顯示,九極生物2017年實現收入1.01億元,淨利潤2258.55萬元。其中,收入較2016年的9406.62萬元增長了7.64%,但是淨利潤卻同比下滑了2.25%,淨利潤率也由2016年的25%下滑至2017年的22%。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5月,九極生物在原已批准直銷區域的基礎上新增了八個直銷區域,但是其業績卻出現倒退。
上市公司業績三連降
一方面,九極生物的業績與此前的預期相差甚遠;另一方面還頻頻被曝出捲入傳銷的新聞。據媒體報道,2017年上半年,九極生物曾捲入非法傳銷,公司支付寶賬戶4000多萬元資金被湖北省通山縣人民法院凍結,一個月後法院纔將賬戶解封;2017年底,九極生物又在湖南涉嫌傳銷,存在跨區域直銷、收取高額會員費等行爲。香雪製藥雖然對此宣稱“都是專賣店店主的個人行爲,與九極生物和公司無關。”但對其品牌卻仍然帶來了不少負面的影響。
從事醫藥行業併購多年的張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中國保健品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與藥品相比,顯然更難做。香雪製藥作爲一家制藥企業,不專注做藥,而是到一個充分競爭的保健品市場去做,這一舉措本身就有待商榷。”
此外,對於香雪製藥在2017年報裡對九極生物2018年的規劃是:“公司將依託中藥全產業鏈優勢,加大直銷業務與其他模式的融合,集合各業務板塊的優勢資源,以大健康產業爲核心,用‘互聯網+’的思維進一步鞏固直銷、電子商務、實體店鋪加盟三大商業模式有機融合,搭建一個多元化經營的平臺,以實現保健品業務的快速發展。”對此,上述業內人士表示,“藥品的銷售渠道和保健品的銷售渠道並不一樣,九極生物又是做直銷的,其渠道更是完全不搭邊。不知道他們的‘融合’是要怎麼來弄。”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着主導產品抗病毒口服液收入的逐步下滑,香雪製藥的業績也出現三連降。2017年,香雪製藥扣非後淨利潤爲-1.52億元,同比下滑1069.45%。讓香雪製藥不至於虧損的大功臣是控股股東廣州市崑崙投資有限公司,若不是依靠其在2017年12月接盤了公司旗下的協和精準醫療股權,使得公司獲利1.3億元,香雪製藥給投資者交出的將是一份虧損的年報。
對於年底前突擊股權轉讓,香雪製藥財務總監陳炳華表示,“公司轉讓股權是爲了優化產業佈局,聚焦醫藥核心板塊,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增強公司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同時考慮到公司在該資產上相關的醫藥醫療項目推進緩慢,未來發展仍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爲了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實現公司股東價值的最大化,在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及公司的實際情況後,才進行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