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息差持續收窄——商業銀行向資產負債管理要效益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2024年一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顯示,銀行淨息差延續收窄趨勢。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爲1.54%,較去年四季度的1.69%下滑了15個基點,創下歷史新低。不過從邊際變化上看,銀行業淨息差收窄的幅度與去年同期下降17個基點相比,已略有收窄。具體來看,今年一季度,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淨息差分別爲1.47%、1.62%、1.45%、4.32%、1.72%、1.47%,較去年四季度均有所收窄。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一季度銀行淨息差下降是銀行資產負債兩端作用的結果。從資產端看,去年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後,今年年初貸款重新定價以及新發放貸款利率下降等因素,均降低了資產端的收益;從負債端看,銀行負債成本下降滯後。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淨息差下降。

實際上,銀行業息差收窄的情況在各機構披露的一季報中就已顯露端倪。6家國有大型銀行的一季報顯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淨息差分別爲1.48%、1.44%、1.44%、1.57%、1.27%、1.92%。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的淨息差均低於行業均值。

淨息差的持續收窄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銀行的盈利能力。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6723億元,同比增長0.7%,較去年同期增速下降了0.6個百分點。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一季度淨利潤分別爲3240億元、1522億元、927億元、51億元、894億元、8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型商業銀行的淨利潤出現了下滑。

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由於利息收入增速下降,以及理財業務回暖、財富管理業務提速,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增長較快,一季度非利息收入佔比達25.63%,較去年四季度的19.93%上升5.7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爲進一步規範存款市場競爭秩序,強化銀行負債內控合規管理,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在4月8日發佈《關於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 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明確,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戶承諾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的補息。此前違規作出的補息承諾,在付息日一律不得支付。婁飛鵬認爲,存款利率下調、監管機構整治手工補息等,客觀上都有助於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穩定銀行淨息差。

董希淼表示,此前不少銀行熱衷於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客戶資源,各種形式的高息攬儲現象層出不窮。目前,銀行手工補息整改相關影響逐漸體現。業內人士認爲,嚴查手工補息的濫用情況有助於銀行管理負債成本。隨着手工補息問題逐步規範,銀行此前調降存款利率的效果將進一步顯現,利差收窄壓力也會減輕,有助於提升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和穩健經營的能力。

展望下一階段的息差走勢,婁飛鵬表示,相較於資產端收益,銀行負債成本仍然較高,因此淨息差仍然面臨下降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平衡好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實現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與銀行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董希淼認爲,在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情況下,銀行淨息差可能還會繼續下降。預計下一階段商業銀行仍將繼續下調存款利率,以進一步壓降資金成本,減緩息差縮窄的壓力。除了下調存款利率外,商業銀行還應減少對存款的利息補貼以及利息之外的費用,進一步壓降存款的隱性成本。 (經濟日報記者 勾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