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多管齊下,淨息差跌勢何時迎來拐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陳植 上海報道繼去年四季度首次低於1.7%後,今年一季度境內商業銀行淨息差繼續回落。
日前,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境內商業銀行淨息差降至歷史低點1.54%。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在今年一季度的淨息差分別爲1.47%、1.62%、1.45%、4.32%、1.72%、1.47%。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繼續回落,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去年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兩次調降在今年生效,加之宏觀經濟波動與銀行繼續調降貸款利率支持實體經濟減費讓利,令銀行貸款利息收入依然面臨減少壓力;二是今年以來存款定期化趨勢明顯,以及年初不少銀行採取收工補息行爲增強存款吸引力,導致存款端利息支出增加。
所謂淨息差,主要指銀行淨利息收入與全部生息資產的比重,具體計算公式爲“淨息差=(銀行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全部升息資產”。一直以來,金融市場認爲淨息差指標能反映銀行通過貸款與投資活動所獲得的淨利息收入能力,是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仍繼續回落,但收窄幅度已有所放緩——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環比跌幅爲15個基點,低於去年同期的17個基點。
一位銀行人士向記者透露,這背後,一是近期不少銀行紛紛調降3年期、5年期存款產品利率以壓低存款端利息支出。二是各家銀行也紛紛加大小微、綠色、科技金融貸款力度以提升貸款利息收入。
在他看來,隨着4月手工補息行爲被叫停,加之銀行持續優化貸款結構以增強貸款利息收入,未來銀行淨息差降幅或將持續收窄,甚至可能很快迎來拐點。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研究員周茂華表示,預計未來銀行淨息差壓力接近觸底。但市場對淨息差回升仍需保持耐心,因爲定期存款佔比偏高,銀行仍將進一步讓利實體經濟等,使得未來一段時間部分銀行淨息差收窄壓力依然較大。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近日相關部門取消全國層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未來各地房地產貸款利率或將趨降,無形間將給銀行淨息差繼續回落構成新壓力。對此銀行需一面通過強化財富管理、AUM綜合考覈,力爭提高低息活期存款佔比,一面對中長期存款進行更好管控,通過精細化管理“算好賬”,將淨息差降幅繼續控制在較低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5月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等四部門印發《關於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動貸款利率穩中有降,持續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在保持商業銀行淨息差基本穩定的基礎上,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多位銀行人士指出,這意味着相關部門在推進貸款利率穩中有降同時,將採取措施兼顧銀行淨息差基本穩定,不排除未來相關部門進一步調降定期存款產品利率。
淨息差降幅趨窄
面對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繼續回落至歷史低點1.54%,不少業內人士認爲這預示着商業銀行淨息差可能逐步接近底部區間。
中金公司發佈最新報告指出,在4月手工補息行爲被叫停、相關部門自上而下地引導銀行調低負債成本後,預計未來銀行淨息差降幅或收窄。
光大銀行分析師王一峰認爲,二季度起,隨着存量房貸按揭利率下調等因素消化、存款“降息”紅利進一步發酵,未來銀行淨息差收窄壓力將得到釋放。
一位農商行人士告訴記者,當前他們的淨息差收窄壓力較去年明顯“降溫”。究其原因,一是4月他們將3年期存款產品利率調降約30個基點,並計劃進一步調降相關存款產品利率,令存款端利息支出壓力減輕;二是今年以來他們發行的結構化存款產品額度明顯縮水,也令他們的實際利息支出縮水。
他承認,一味依賴調降存款端利息支出令淨息差降幅趨窄,是不行的。目前,銀行內部擔心自身的定期存款產品利率低於當地其他銀行,導致存款不斷搬家,令他們無法完成相關部門的金融監管要求。因此,他們對進一步降低相關存款產品利率幅度“顯得”極爲謹慎。
一位城商行信貸部門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他們一方面通過增加綠色、科創、消費、小微貸款規模以增加貸款利息收入,另一方面爲不同成長階段、不同信用資質的小微企業提供更精準的利率定價以提升貸款整體利率水準,進而確保淨息差降幅趨緩且儘快迎來拐點。
但是,他們此舉正遇到兩大挑戰,一是宏觀經濟波動加大令不少小微企業貸款意願有所降低,二是當地優質企業吸引衆多銀行爭相貸款,導致他們不得不降低貸款利率,令淨息差反而可能進一步“下滑”。
在他看來,相比上述挑戰,目前銀行內部正嚴陣以待應對新一輪房地產按揭貸款利率下降壓力。隨着近日相關部門取消全國層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他們預計當地房地產按揭貸款利率平均降幅可能在35-40個基點,拖累銀行淨息差跌幅“擴大”。針對這種狀況,他們除了增加小微、科創與綠色信貸需求更多貸款利息收入,還得在進一步降低存款端利息支出方面“下功夫”。
多管齊下“控制”淨息差降幅
截至週二下午3點,中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徘徊在2.568%,盤中創下5月10日以來最低點2.551%,表明各路資本仍在加大超長期國債的買入力度。
上述農商行人士表示,這背後,是不少農商行仍在通過拉長久期的債券投資策略以提升資產收益率,應對存款端利息支出壓力,令淨息差仍能高於行業平均水準。
他直言,只要30年期國債收益率接近2.6%,不少農商行就會增加購買配置力度,以此作爲存款產品利率得以略高於當地其他銀行(吸收更多存款)的重要支撐,且這些農商行認爲此舉也能令淨息差繼續維持在較高水準。
在貸款端,不少農商行則加大當地特色產業的貸款投放力度,以獲取更多的貸款利息收入。
這位農商行人士直言,未來他們能將淨息差繼續保持在較高水準的另一個不容忽視因素,是農商行涉足房地產按揭貸款的金額相對較低,因此在相關部門持續調降房地產按揭貸款利率舉措的環境下,他們所遭遇的房地產貸款利息收入減少壓力相對較小。
但是,隨着超長期債券價格波動加大與宏觀經濟波動,他也感受到上述舉措也面臨新的操作挑戰,一是宏觀經濟波動令銀行日益重視貸款風險,有可能相應減少對當地部分經營風險較大企業的貸款投放,令貸款利息收入相應縮水;二是超長期國債價格波動加大,令他們債券投資風險相應加大。
“目前,我們已一面從嚴增強貸款風險管控,力爭確保信貸資產質量平穩,一面則加大超長期國債高拋低吸操作以規避債券價格波動風險。”這位農商行人士告訴記者。
相比而言,國有大型銀行與股份制銀行則一面繼續優化信貸資產結構,充分保障實體的融資需求,加大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一面持續推動負債成本下降,加大場景獲客力度,通過代發薪、快捷支付、司庫等業務機會,促進低成本結算類資金佔比不斷上升,通過積極主動管理措施以改善淨息差下行壓力。
一位國有大型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在負債端,他們正持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進一步強化財富管理與企業現金管理業務考覈,努力提升活期存款佔比;在貸款端,則增加小微、消費、科技金融、綠色貸款規模以提升貸款業務利息收入,力爭將未來淨息差降幅控制在較低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