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徵「媽祖魚」目擊影像 每筆獎勵金600元
國際瀕絕保育類海洋生物中華白海豚有「媽祖魚」和「海上大熊貓」之稱。(金門縣議員董森堡提供)
中華白海豚常在海上親子同遊,溫馨圖案出現在金門明信片,受到各地遊客歡迎。(金門縣水試所提供)
國際瀕絕保育類海洋生物中華白海豚有「媽祖魚」和「海上大熊貓」之稱,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舉辦目擊紀錄影片、照片徵募活動,每筆獎勵金新臺幣600元,採預約後到府收件,12月16日截止。
縣水試所說明,該所接受海洋委員會補助執行「金門海域中華白海豚調查計劃」,公開徵募目擊紀錄,只要提供2020年目擊時間、位置,並提供照片或影片佐證,即能加入金門中華白海豚公民科學調查的行列,並提供每筆獎勵金600元,手上有照片或影片的鄉親不要錯過。
有目擊紀錄者可撥打326408留下聯絡方式(上班日8:00-12:00、13:30-17:30),該所將派員到府收件,相關事宜公佈於「守鱟幸福」粉絲專頁。該所另配合12月12日「延續懷舊漁村的溫度快閃市集」也辦理現場收件。
中華白海豚於每年「媽祖生」至端午節前後,在金廈海域現蹤逐浪覓食,因此在當地又有「媽祖魚」之稱。近年來在大、二膽海域頻繁出現,數量多時高達30、40只左右, 讓兩岸釣客驚豔不已。
縣水試所表示,中華白海豚爲保育紅皮書中的「極危」物種,成長需花費10年時間才能生育,雌豚懷孕期爲11個月,每胎只能生育1只海豚寶寶,一生最多可生6只幼豚,屬於非常珍稀的保育動物。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也指出,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在全球性棲地遭到破壞下,族羣日益減少,被疑爲2個亞種之一的臺灣白海豚甚至不到100只。對岸廈門在1997年成立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希望這種正遭受棲地消失、誤觸漁網、水質污染、水下噪音與淡水流量減少等5大威脅的瀕絕生物,有喘息和繁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