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橫開通61年新發現 沿線碑刻來頭不小

東西橫貫公路牌樓魯閣國家公園重要的入口意象。(太管處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魯閣長春」是擅於行、隸書的趙恆惕書寫。(太管處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蘭亭」是中橫沿線唯一女性書法家張默君手書題字。(太管處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橫貫公路頌碑是素有草聖之稱的開國元老於右任所書。(太管處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中橫公路5月9日開通滿61週年,東端入口處的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已成太魯閣國家公園重要地標題匾上「東西橫貫公路」6字究竟出自何處?太管處委外調查終於解密,是出自臺灣當代重要書家王壯爲手書,爲遊客解惑;中橫公路沿線還有數十處碑刻,許多無人落款,太管試圖讓經歲月淘洗、藏身在公路沿線的名人碑刻重新被看見,極具歷史意義。

中橫公路於1960年5月9日開通,太管處去年委託書法大師杜忠教授蕭世瓊教授等師生組成團隊,執行中橫公路天祥以下的東段碑刻調查研究計劃,共調查沿線有碑23處、刻在石壁上的摩崖18處、題匾27處、題寫在柱子上的楹聯7處;字體以楷書34處最多,也有隸、篆、行、草書

太管處表示,東段沿線碑刻因歷史背景關係,當年撰文者或書寫者都是黨國大老、政府要員,也有許多書畫名家,像是有「草聖」之稱的開國元老於右任、「隸聖」之稱的丁念先、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的彭醇士、書畫名家高逸鴻樑寒操丁念先丁翼,擅於晚明倪體臺靜農等人。

至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地標、臺8線中橫公路東端入口處牌樓「東西橫貫公路」6個字,是出自臺灣當代重要書家之一的王壯爲手書,當時他是陳誠副總統機要秘書代筆工作。

中橫沿線留下最多的是時任總統府資政、擅長隸書的趙恆惕,計有9處,如「魯閣長春」摩崖及慈母亭、嶽王亭孟母亭三處碑記,而「蘭亭」則是由曾任國大代表的張默君女士手書,她是現代女權運動先驅者,是中橫公路沿線碑刻唯一由女性書家題字。

歷經60年的歲月風霜,太管處研究圖隊盤點當年中橫公路沿線的碑刻,查知已有3處因自然災害或消失或損毀,如靳珩橋附近的「靳橋流芳」已消失匿跡,其次是相傳一代畫壇宗師張大千所留下的「鑑臺」,以及殘存於立霧溪畔的「溪畔水壩建壩志文殘碑」。

太魯閣國家公園除了天成美景,更有不同時代、不同族羣在歷史的因緣際會下,留下的名人碑刻,太管處透過學術團體研究調查,試圖挖掘題字背後的歷史,堪稱是當代重要的人文資產,值得大家珍惜與愛護,太管處計劃出書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