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司法故事:從何叔衡調處爭水糾紛看中央蘇區的巡迴審判

編者按:踏上贛南這片紅色熱土回眸凝望歷史,在艱苦卓絕的中央蘇區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在贛南建立了統一的審判機構和司法制度,頒佈了系列法律法規,爲我國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回望紅色司法來時路記者近日探訪革命時期的歷史舊址、珍貴文物、經典人物與案例,見證紅色司法基因在當今的傳承,尋根溯源再出發。

黃牆黛瓦獬豸石像,一座贛南客家風格庭院在五月的陽光微風中,散發着厚重而又深邃的歷史氣息。這裡就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最高法院舊址,穿過那風雲激盪、戰火紛飛的歲月,人民司法從這裡走來。

近日,“回望紅色司法路 尋根溯源再出發”採訪團來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最高法院舊址,回望那段崢嶸的紅色歲月。在最高法院舊址門前的草坪上,一座栩栩如生的雕像赫然映入眼簾,向採訪團講述着一個被傳頌至今的司法故事

現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最高法院舊址院內,立有何叔衡平息合龍鄉“爭水”事件銅像。人民網記者 黃玉琦攝

百年前,瑞金白露鄉、合龍鄉的毛姓宗族與楊姓宗族因爲農田灌溉“搶水”問題,多次引發兩村爭鬥。1932年3月,兩鄉兩姓又發生了激烈械鬥。合龍鄉羣衆春耕迫切需要引水灌溉,於是向中央政府提出控告。

中央政府派人前往該鄉調查,查明瑞金四區白露鄉毛姓一村少數土豪劣紳把持水源,利用封建迷信,煽動落後羣衆恃強阻礙他村放水。故於1932年3月8日協同白露、合龍兩鄉羣衆討論,要求雙方打破迷信惡俗,讓毛、楊雙姓人都能有水灌溉。但至3月底,毛姓少數人又違約將水圳(壩)搗毀,故意妨礙水利。白露、合龍兩鄉百姓,無奈向最高臨時法庭提出控告。

爲解決此糾紛,時年55歲的中央臨時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兩次翻山越嶺,來到瑞金縣兩鄉所爭議的水源處,會同縣裁判部組織巡回法庭,召集區負責人及兩鄉有關人員開會進行調處,最終爭取到毛姓大多數羣衆的支持,有效化解了白露、合龍兩鄉的水利糾紛,使案件得到及時妥善的處理,兩鄉兩姓羣衆得以化干戈爲玉帛。

圖爲何叔衡調解爭水糾紛的報道。李想攝

巡迴審判,是蘇區司法實踐中的一種新型審判方式,使蘇區的審判工作進一步深入基層,深入羣衆,一方面及時處理了案件,另一方面又充分發揮了幫助羣衆,教育羣衆的積極作用。

近日,“回望紅色司法路 尋根溯源再出發”採訪團來到了當年爭水糾紛的現場。今年79歲的毛姓後人毛大香帶領採訪團來到了當年爭水的貢潭河旁,向大家講述當年的故事,他動容地告訴採訪團,正是何叔衡巧妙、精確地重新界定了建壩位置併合理分流,白露、合龍兩鄉的毛姓人和楊姓人都能有效地用上貢潭河水灌溉。毛大香介紹說,他的父親毛遠富,16歲開始參加紅軍,一直用何叔衡實地調處爭水糾紛的故事教育他。也因爲如此,江西老區的三級法院和他毛大香都積極用自身的實踐傳承着這種巡迴審判、實地調查的光榮傳統。他自豪地說,他擔任過15年的瑞金市人大代表,遇到較難處理的糾紛,村幹部會請他出面參與調解。

圖爲葉坪石崗村79歲的毛大香介紹當年的爭水糾紛。李想攝

堅持羣衆路線,堅持司法爲民,是蘇區人民司法審判工作的優良傳統中央蘇區巡迴審判、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的方法,也在當今的司法實踐中遍地開花。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瑞金市人民法院葉坪法庭在轄區多個村居設立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室村裡有什麼糾紛會及時跟法官聯繫,共同調處矛盾糾紛。同時,法庭幹警會經常發放法律知識手冊,爲羣衆解答法律難題。法庭也會在村裡巡迴審理案件,村民前去旁聽案件庭審,增長了不少法律知識。

採訪團走進瑞金市人民法院葉坪法庭,看到走廊的牆上懸掛着何叔衡、董必武等人的照片和介紹。調解員工作室裡,調解員正在耐心調解一起離婚糾紛。葉坪法庭庭長鄧澤平介紹,葉坪法庭傳承紅色基因,賡續蘇區精神,在轄區設立七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室或巡迴審判點,通過“工作室+‘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工作室+綜治中心”“工作室+巡迴審判”“工作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模式,以此輻射周邊村莊開展系列活動,2020年訴訟收案數同比下降41.79%。

採訪團還了解到,2021年5月12日,江西省三級法院成立了贛法民意中心,全面升級12368系統平臺,集成來電、來信、來訪、網絡等立體化訴求表達渠道,建立“前端登記分流、中端辦理反饋、後端回訪督辦”工作機制,着力打造集辦事、評價、反饋、整改、監督於一體、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前臺後臺無縫銜接、院內院外良性互動的民意實體工作平臺。(黃玉琦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