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江北尋達摩(上)
燕子磯勸誡碑。(作者提供)
年輕時讀禪宗公案,年長後仍興復不淺,無過於達摩的「一葦渡江」跟「只履西歸」,雖早沒了探索少林七十二絕技,易筋、洗髓的精力,對達摩開創的如來禪,着迷程度與日俱增。達摩在少室山面壁九年,爲今日的少林寺帶來巨量影響,可誰會想到他真正的第一道場,目前仍在復建中。
我來回南京、浦口,參觀雨花臺高座寺,遙想二祖慧可(神光)因未了生死不識達摩;在南朝三大寺之一的定山寺,聽法師描述遠道而來的達摩鄉黨,看了卓錫泉後的激情不已;在長江邊履達摩足跡,登幕府山頂瞭望渡江面積,細思「壁觀婆羅門」的定力,約略明白來自哪裡。
燕子磯嘆零落山丘
在南京,若想遠離夫子廟、鹹水鴨所帶來的每日數萬人潮,最好去江邊遊逛,沿江我計劃看金陵四十八景的三景──「燕磯夕照」、「幕府登高」、「達摩古洞」。燕子磯被稱爲萬里長江第一磯,高不過40米,是個三面皆山的江岸,朱元璋在此登陸,乾隆六下江南,題「燕子磯」御碑,帝王的增色,卻讓這個自古便是軍事要塞兼渡口,亂石突起幾無下腳處的地方,登高一望便想一朝千古。
《三國演義》裡,我最欣賞羅貫中替諸葛亮量身打造的定場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醒夢一如並非智者專利,然燕子磯上的又弱一個卻經常發生,之所以把息心絕遊做了負面詮釋,就在於視泰山鴻毛乃絕對而非相對。
我看着一面鐫着「想一想死不得」的石碑,又感念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民國時期,先生認爲要強國健種必先掃盲,四處辦村學培養「小先生」,在曉莊師範任教時,聽說常有人來跳江自殺,因此立了這塊勸誡碑,讓許多人一想再想,勝造七級浮屠無數。早聽說燕子磯跟南京大屠殺有關係,我不敢久留,沿江走到觀音洞景區,讓遊客駐足的,不是依山就勢所建的各型觀音造像,而是佔約一半面積的牡丹花展。朱元璋以千對萬,在此大敗陳友諒,一想到腳下是個戰場,我速速趕往目的地達摩古洞。
達摩古洞看百態達摩
在夾騾峰半山,一位老師帶着六名中學生在亭子休息,老師告訴我春遊的課題,是此地有塊跟恐龍同一時期的化石。到了山頂洞口,我看着一旁的達摩像,再細看被玻璃框住,外形有點像老僧坐姿的大石,石前散落着面額不一的人民幣跟銅板,看來遊客是把化石等同達摩真身。
古洞在2016年復建,一組梁武帝追達摩的雕像十分逼真,梁武帝左手緊拉着兩腿騰空的怒馬,右手張袖外揚面有慍色,似乎在告訴面前低首躬腰的寶誌禪師及文臣武將:罷了,罷了,真讓人慾罷不能的,是對面整片山壁,由採石場改建的「百態達摩」。
101尊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達摩雕像,在有如蜂巢般的壁洞內或站或坐,由下往上,從大到小共約四層。第一層是高約三米的立像,第二層除了面朝外的立像,洞內寬敞的走道兩旁全是立碑石雕,數不完也算不清,被窮了形盡了相的達摩,再不是畫上的平面人,再不是南天竺香至國三王子,不論是虯鬚橫胸、拱手睜眼、趺坐閉目、肩頭掛杖,但覺出塵之思一派悠然,又好似婆子心切,正尋伺機鋒四射的方向。
巖洞裡的絲絲氣流,透過皮膚暢達八識心田,身旁難得成三的遊客,影響不了我跟祖師對話,無礙我親切無比滿心歡喜,達摩似乎在告訴我:如來如去,無可印心。我移形換影,努力保持着「親近」祖師的距離,想到古德歌頌祖師,最膾炙人口的四句詩:「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地用功夫。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末句並非誇飾,我曾站在洞庭湖中的君山島,看水茫然一片,看草一片茫然。
高座寺想因地修行
南京雨花臺,成語「天花亂墜」的由來,相傳南朝梁時有云光法師講經,落花如雨,落地爲石,因這一番感天動地,雨花臺跟雨花石從此分不開,然玩石者皆知雨花石並非產自雨花臺。一到雨花臺,不能不看方孝孺墓,因拒不起詔,被明成祖誅了十族,被僧道衍譽爲「天下讀書種子」,多虧了明代湯顯祖跟清朝李鴻章的重修,環墓的石碑羣突顯了這樣的「種子」,古往今來確實稀有難得。
高座寺建於西晉永嘉年間,原名甘露寺,東晉王導親駕牛車,迎來龜茲國沙門帛屍梨密多羅在此傳授密教,因法師在高座講經,改寺名爲高座。雲光法師及梁武帝的國師寶誌禪師均曾在寺說法,神光法師春秋鼎盛,頭角崢嶸當仁不讓,1600年前的雨花臺,在人流涌動的場面中,口若懸河的神光,面對前來踢館的達摩,竟因「了生死」的議題當場破功。
傳說聖人牙齒落地會帶來三年乾旱,達摩被神光在高座寺「打落牙齒和血吞」,這樣的底氣讓我無比仰望,佛陀五百世因地修行在忍辱,是怎樣虛空粉碎,大地平沉的無爲修爲,才能感得神光迴光返照﹖我看着四大天王像,想傳說中的十殿閻羅主動來找神光索命,真忍不住要替二祖喊冤,天神來了誰知道啊!但打人就是不對,何況犯的還是以戒珠傷師的欺師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