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變成隱形飢餓羣 營養學博士楊惠婷:無須在意熱量
▲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副教授楊惠婷博士(左) 。(圖/楊惠婷博士提供)
臺灣少見營養與食品雙專業的跨界專才、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副教授楊惠婷博士,多次公開演講場合中指出,很多人生活高壓狀態,以爲控制熱量攝取及單純飲食原態食物,可以維持健康及曼妙身材,卻忽略營養及適時補充維他命,反而讓自己處於隱形飢餓,逐漸地身體健康就可能失去平衡,她就說:「根本不用在意熱量。」
楊惠婷現於中國醫藥大學生技製藥暨食品科學院營養學系擔任副教授,專長研究精神疾病的營養代謝、臨牀應用於精神疾病、營養生化、保健食品功能性評估等。並擔任過學校的產學合作處生物科技發展育成中心主任,常在國內外及大陸各地演講倡導營養真知識,現在更是要推廣精準營養觀念,鼓勵民衆學習平日預防重於治療,提升飲食文化及品味生活。
對於外界議論該不該吃保健食品,她很坦率地說:「吃到來源好的保健食品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應該食用高劑量的維他命等營養素,才能讓現代人達到均衡營養狀態。」她也直指政府訂定的飲食指南過於簡單化,一日需求的維他命劑量過低,根本不符合現在高壓生活民衆的需求量。
她繼續說,在臨牀實驗中發現有些患者可能缺乏照顧身體營養及學習釋放壓力,而讓身體失衡漸漸地生病。以她研究精神疾病的營養代謝及臨牀應用發現,很多人其實不知道自己缺乏甚麼營養,以爲平日均衡飲食就可以攝取到足夠的營養素,其實早已是隱形飢餓羣一員。
▼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副教授楊惠婷博士演講中提醒大家,可能爲了減重而成了隱形飢餓羣,反而忽略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圖/楊惠婷博士提供)
楊博士說,國人關注減重有時反而減過頭傷了身體。像政府的飲食指南就告訴民衆一天男女生要攝取多少熱量、食物份量等,甚至連維他命都有劑量限制,而這些數字的來源其實只是一個很粗略的概括值,但每個人的體質,生活方式及壓力來源不同,根本不一定適用到每個人,也難怪乎遭到產學經界的一些討論,像有些國家就推行高劑量維他命的觀念,就與國內差異大。
她還以熱量的問題舉例來說,很多人控制一天飲用食物的熱量來達到瘦身效果,其實根本不須在意熱量,而是要正確食用各種原態食物,以及運用保健食品的營養素,並且透過細胞基因檢測分析,瞭解自己身體狀況,像蔡依林等很多名人就是透過精準營養的觀念,學習自己下廚或外食時也不會亂吃,不是像行屍走肉的照三餐吃,而是要有意識地食用健康正確食品,搭配運動及心靈等紓解壓力方式,才能讓身體真正的健康。
她也發現很多學生及上班族會節省每天的三餐費用,反而把自己身體吃壞了,也因此讓她感受到提升國人飲食文化、品味及人格的培養建立,才能讓大家在飲食上吃得更小心及用心。
▼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副教授楊惠婷博士透過教育及許多活動,分享營養學對於健康預防重於治療的重要性。(圖/楊惠婷博士提供)
對於心理諮商師跨界營養學的賴宇凡,爲何受到許多民衆的支持,卻遭到醫療界及一些營養師的抨擊,楊博士也提到其個人看法。
她說,賴的一些理論及飲食方式,感覺屬於生酮、斷糖飲食的混種版本,有6-7成的正確性,她雖非營養學出身卻去了解醫療界用藥過程及可能引發身體併發一些狀況,使用了大衆看得懂、聽得懂的話語及引導性影片,支撐她的觀點,這就是一種把營養學行銷給大衆的方式,相當用心也值得學習,也是她未來在中華精準營養協會中可以效仿做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