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看時事/提高資訊透明度 防杜風險
近年來,供應鏈上的人權危害、高碳排放、資安問題等負面新聞層出不窮,Deloitte於〈2023全球採購長調查報告〉中指出,70%的採購長認爲過去一年中與採購相關或供應鏈中斷的風險顯著提升。永續浪潮已改變市場的運作模式,也因此產生相應的ESG法規要求,面對新型態的永續規則,永續供應鏈管理機制隨之轉型也將成爲企業提高風險應變能力的必要方向。
全球政府持續頒佈新的ESG相關法令,管控範圍更延伸至上游供應鏈。如已實行的德國「供應鏈法(GSCA)」要求企業須執行供應鏈的人權及環境盡職調查,建立風險管理體系,更於2024年擴大適用於員工人數超過1,000人之德國企業。
歐洲議會於2024年通過的「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 Directive, CS3D)」,最快將於2027年實行,首波影響對象包含員工人數超過5,000名、全球營收15億歐元以上的歐盟企業,以及於歐盟營業額超過15億歐元之非歐盟企業,除了要求企業執行環境與人權的供應鏈盡職調查外,更須建立受害者申訴機制,確保利害關係人皆獲得有效的保障。
未來企業在管理供應商時,須採取更積極行動,以多方角度鑑別供應鏈上的永續風險,以避免違反當地法規。
依經濟部統計,歐洲是臺灣2023年的第四大出口市場,可見臺灣對歐盟的貿易依存度高,無論是設立於歐盟,抑或是與歐盟有業務往來的企業,皆須符合歐盟要求的供應鏈盡職調查與風險管理。
企業隨之將面對的即是龐大的資料蒐集與揭露需求,法規調查範圍包含如童工、強迫勞動、空氣污染、生物多樣性喪失等議題。
建議企業可從以下幾點出發,提高資訊的透明度與可追溯性,打造符合現今時代的永續供應鏈管理制度。
一、設立專責人員:企業應指派專責人員,負責瞭解國際法規、準則對企業造成的影響,盤點受到衝擊的產品、服務或供應商類別等,並訂定資料蒐集流程、可追溯性、品質等級等,成爲企業內外部溝通的橋樑,以落實資料治理並確保合規。
二、生命週期評估分析:企業應藉由生命週期評估,瞭解從搖籃到墳墓每個階段的樣貌,並儘可能地追溯全鏈供應商,掌握資料的能見度以提高正確性,作爲風險管理的依據。
三、善用數位科技平臺:隨着科技的發展,企業可妥善運用通過國際資安認證的數位永續平臺,創造供應鏈ESG高度透明,提高對供應鏈各環節的掌握程度。
企業面對永續挑戰與法令規範的同時,也開啓前所未有的機遇。透過提高可追溯性、透明度,可建立起更加穩健、靈活且韌性的永續供應鏈管理機制。如此一來,企業不僅能即時辨別運營風險、提高效率,建立綠色且負責任的企業形象,更重要的是持續獲得客戶信任和訂單,迴應市場的期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