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宜/小燈泡的母親勇敢與智慧,提醒我們該怎麼去愛

作者黃世宜語文教師

在寫這一篇文章之前,先向燈泡母親致意。她的勇敢與智慧,提醒了我們這個社會對愛的重視。但是,這幾天我也收到一些指責,很多人不禁懷疑,相對看似「迅速有效的懲罰」來說,愛,到底是什麼呢?愛,是不是隻是一種沒有意義無法施行的空話呢?我們該怎麼去愛,才能具體地在生活裡實踐呢?

愛並不難。在想知道愛怎麼行動、怎麼落實於生活與教育之中,首先,你必須要相信。對。打從心裡要。相。信,要相信愛終究能勝過恨,這很重要。因爲,關於愛的所有真實細節,都是表面看似浪費時間並且無用的,而且,愛如此細潤無聲。所以,在愛之前,你首先必須先相信自己,打破自己對人事物衡量的既有價值與常規,然後再看看我下面兩個建議,關於怎麼實踐愛的方法

1.不要給你愛的人出「限時功課」:

愛不是要別人完成你自己。愛是幫助你愛的人,讓他完成他自己。

在我聽過很多的臺灣傷心故事裡,絕大部份臺灣人最感憂鬱的,壓力最大來源並不是來自外人,反而來自最親愛的人。而在親密的人之間,最傷人的一句話,就是「我這是爲你好」:比如,因爲我是你的誰誰誰,所以我要你在什麼什麼時候,可以做到什麼什麼,幾歲前畢業,幾歲前結婚,幾歲前買房子...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在什麼什麼時候,做到什麼什麼,巴拉巴拉。

請千萬不要爲難你所愛的人和你愛的人,請千萬不要給他們出功課。當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寫不完你要求的人生作業心情就會變得越來越沮喪。人生的課題已經太多,你要做的應該是,怎麼與所愛的人,共同完成每一份人生的作業纔對。

2. 愛的形式

很多人以爲愛的形式,不外乎是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道德關係,比如親子師生夫妻等等。但其實不是的。在臺灣,就像我前面講的,人際關係反而往往是壓力的最大來源,我們總是花太多時間扮演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應有的角色責任,好累好累,卻忘了怎麼好好愛護自己、修補自己。

我想提醒大家,藝術、運動與愛好,其實是我們最常遺忘的,愛的形式。

大量的音樂電影文學戲劇繪畫美術棒球電玩漫畫旅行美食、逛街、上網...所有你喜歡偷偷做但又常常阻止別人不準做的這一些美好之事,都是。

這一些愛的形式,在我們功利現實、強調競爭效率的臺灣社會,一直被貶低爲對升學無用、浪費錢又沒有三小路用的小確幸。但其實,就是因爲這一些小小的確幸,幫助了太多太多緊張憂鬱的臺灣人,熬過數不清黑暗的夜晚。所以,請不要輕視這一些愛的形式。想做就去做,也不要阻止別人去做。比如,小朋友上課塗鴉,不要阻止懲罰,因爲他正在愛,你可以跟他一起欣賞; 有人下班下課回來,打電玩又上網,也不要責備他爲什麼這麼沒出息,因爲你要知道,他可能正在療愈些什麼,處理一些自己的情緒

愛很簡單。請天天拿來愛自己,也愛你身邊的人,加油。

補記

不管是死刑還是哪一種刑罰,很多人都相信懲罰是最快的問題解決方法,這裡就提供另一種觀點,那一些關於愛的方法...

●作者黃世宜,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學士瑞士日內瓦大學比較文學碩士,目前在瑞士弗利堡大學多語語言教學研究所攻讀,並在瑞士高中華語,推動瑞士中學中文教學。專長是文化觀察,寫作,語言教學。本文已獲本人授權同意。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