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領先美軍1/4個世紀的「以陸制海」戰術 真有那麼神?

▲以一張照片吹噓美軍不用的戰術,這樣的比喻似乎有點不倫不類。(圖/中華民國海軍臉書

黃竣民/「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臺灣在戰略指導的調整上,雖然將防衛作戰置重點在所謂的「非對稱作戰」上,以強化防禦共軍登陸作戰,並也在美國的建議下推動所謂「整體防衛構想」(ODC),其中的一個作戰概念便是小羣、分散,一旦臺海發生戰事,也能有足夠的時間讓外國有機會馳援。

而在反登陸作戰的作爲中,地面部隊如何有效獲得與部署相對廉價又輕巧的精準導引武器,便是美方關注的焦點之一;畢竟有些高端的武器系統,即便建構獲得,卻不見得能在短時間之內就看出效果,但如何在每一塊所謂的一畝三分地上固守待援,困難度卻相對沒那麼高。

▲先前「拖」式飛彈實彈對海目標射擊時,就常因爲銅線觸水而造成脫靶的案例。(圖/海軍司令部

隨着我國110年度軍購預算,欲向美國採購新款的「拖」(TOW)式2B RF型反裝甲飛彈(1,700枚)、「標槍」(Javelin)飛彈(400枚),這兩款反裝甲飛彈將在111年度開始運交給臺灣。

這一批新型導引飛彈的引進,如果加上原先早已採購,但幾乎也已經屆臨壽期的舊款式飛彈,的確可以大幅提升我國在反裝甲的戰力外,整體的反裝甲密度得以大幅躍升。

陸軍尚有大量的舊型「拖」式飛彈即將屆壽,還有待妥善運用。(圖/海軍司令部)

由於我國地面作戰的思維與高層的作戰指導(多維防禦、重層阻殲、守勢持久、重點突破),總是寄望於讓進犯敵軍無法立足灘頭的夢幻想定,因此軍方也絞盡腦汁,儘可能地將各型武器推進到海岸線,這也是爲什麼年度「漢光演習」總讓大家留下「煙火秀」印象的主因。

「以陸制海」可行?

但是,如果將反裝甲導引飛彈部署在海岸,用這類武器對海上目標進行射擊,得出所謂的「以陸制海」戰術,是否是研發這類武器的初衷?畢竟反裝甲飛彈的部署,主要藉由戰場隱蔽來打擊地面上的裝甲硬目標。

當然啦,戰場臨機應變本來就是手上有什麼資源都得派上用場戰史上也多有先例(如隆美爾將空軍防砲部隊的88mm高射砲,直接拿來對英軍戰車實施平射…),不過平時的戰術驗證可不是爲了只是滿足長官空中樓閣的想法,雖然戰術運用本來就是奇正相生,但是對於戰場景況盲目樂觀,是有可能讓部隊身陷危險之中!

雖然搶佔一個營級登陸場約需25-30艘登陸艇進行搶灘,此類無覆頂的登陸艇、輕裝甲的兩棲步戰車在海上泛渡時是脆弱的目標,但敵軍也相對是在海/空優勢下才會實施,因此若天真地評估一個「聯兵營」,至少可抵擋共軍一個「合成旅」的登陸,說法值得商榷(因爲有太多條件不成立)。

▲由於訓場缺乏,每一年能夠供射手實施實彈射擊的能量極爲有限。(圖/海軍司令部)

不妨也去翻翻敵軍的準則看一看,共軍「合成旅」如果真要登陸,所被加強的火力會是到何種程度?屆時灘岸會被火力覆蓋到何種密度?…不然航渡2百公里來給你無端送頭?

再者,敵軍選定的登陸區勢必遭受大量的火力壓制,這種無遮蔽式的反坦克飛彈根本只有乖乖躲在掩體內的份,該怪軍方演習的煙火秀讓人對於戰場景況都過於單純?

屆齡飛彈怎麼辦?

如果,光憑着日前幾張在聯訓基地反坦克導引飛彈射擊的照片,就能誇耀自己的「以陸制海」戰術至少領先美軍1/4個世紀、將這種模式應用在岸際作爲「超近海攻船飛彈」,以痛扁敵登陸舟波…之類似是而非的妙哉讚歎文,恐怕也充斥着「竹篙鬥菜刀」的荒謬,難怪國防安全之類的議題老是在鬧笑話;真的快要媲美「世界看好了,臺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週內解除第三級」的梗圖。

▲解放軍登陸戰術的發展越形立體與多樣化,國軍不能再等閒視之。(圖/互聯網)

長久以來,陸軍在野戰防空與反裝甲戰力上的薄弱,一直是地面部隊的軟肋,但看看國軍主力戰車實際的妥善程度,想陪玩「坦克大決戰」,光靠未來的108輛M1A2T戰車本來就不怎麼樂觀,因此才需要大量的反裝甲武器搭配,裝備在部分聯兵旅、地區指揮部…的反甲單位,以執行後續登陸後的反裝甲作戰。

但現在看起來,這一些反裝甲飛彈的光環,反而都被轉移至灘岸,跟野戰砲兵一樣排排站地放列,擺出一副在灘岸等着被殲滅的態勢,卻還像要直升機出海攻擊一樣,自以爲創造出什麼高明的戰術而失去焦點!

▲反裝甲飛彈的設計初衷,主要並非是針對海上目標進行打擊,因此在運用上不應就此失焦。(圖/軍聞社

何不也檢視國軍先前所採購的反裝甲導引飛彈,除了彈藥屆齡的問題,必須靠着實彈操演進行消化,可是偏又受限於國內的實彈訓練場地不足,造成上千枚庫存的屆齡飛彈面臨無法升級,屆時又必須處理的問題,未來勢必成爲一種「苦惱的消耗」,讓這幾批當時引進的飛彈可能失去當初建案的效益。

曾幾何時,我們得靠吹噓一個美軍不採用的「戰術」來刷「優越感」?那爲何不乾脆舉踢正步、大刀隊…來跟美軍相比,至少領先半世紀以上,這樣不是更能夠感到「自豪」?

熱門點閱》

張誠/從「軍事」佈局看防疫作戰 談臺灣目前抗疫兩大「破口

► 陳清河/企業終究是善用社會行銷的受益者

何美鄉/高端疫苗解盲成功 聯亞接力!談三期臨牀試驗必要性與可取代性

苦苓/【疫苗懶人包】弄明白就可以準備打了!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