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蝸居 從房奴到第三者
因爲反應社會實貌,大陸電視劇《蝸居》一時火紅。大城市裡的高房價,改變了大陸「城漂族」的生活方式,更催生了「蟻族」、「蝦米族」和「奔奔族」。 現在,許多年輕人開始想,返鄉發展是不是會更好?
(文接B3版)
蝸居時代 蝦米族與奔奔族
「蝸居」之後,大陸又出現好幾個新詞,如:擅長精打細算,用小錢和小空間活出大生活的「蝦米族」;揹負巨大壓力,東奔西跑的「奔奔族」。
有調查顯示,大陸「80後」已成爲目前市場上60平方公尺以下(約18坪)的小戶型的主力消費羣。小空間成爲「80後」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而合理利用小空間,提高生活品質的「蝦米族」被越來越多的「80後」認同,逐漸成爲年輕一代的主流生活觀。
據網易報導,「蝦米族」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誕生的全新時尚「族羣」,他們能動腦筋、有創意,他們不啃老、不月光,而是比「摳門」,在有限的資源下,花好每一分錢,其生活方式在大陸被越來越多的人推崇。
「蝦窩」是「蝦米」們在網路上的家。在一些論壇上,小房間怎樣裝修出大空間、哪些服飾品牌推出折扣、有哪些新型經濟型轎車推出等資訊,是「蝦米族」經常交流的話題。
21歲的彭鑫從事物流工作,剛成爲社會新鮮人時,她是個十足的「月光族」。今年初在網路上認識幾隻「蝦子」,才發現是因爲自己花錢沒有計劃,生活缺乏合理安排。多次網路取經後,她每週將支出計劃和購物計劃列了清單,生活煥然一新。
《新民週刊》指出,在心理學家的眼中,年屆而立之年的年輕人,頂着學業、就業、生活三座大山的巨大壓力,則一直是大陸社會壓力最大的族羣,他們被稱爲是最水深火熱的「奔奔族」。
「奔奔族」指的是1975-1985年出生的人,年齡介於25歲至35歲,是大陸社會壓力最大、最熱愛玩樂卻最玩命工作的族羣。他們年輕快樂,率真赤裸,創意無窮,不拘傳統,被稱爲「當前中國社會中最重要的青春力量」。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系教授徐光興指出,「奔奔族」們一踏入社會就處於激烈競爭的環境中,他們除了面臨工作的壓力,還有成家、子女撫養和社會交往等諸多壓力,還有不少人剛剛結婚、孩子小。如果這種壓力不能得到有效紓解,日積月累往往會引發悲劇。
此外,「奔奔族」們嚮往愛情。「女奔奔族」夢想白馬王子的浪漫,「男奔奔族」夢想著白雪公主的溫柔,但銅臭味卻粉碎了他們的幻想。面對超級現實的只認績優股的女性們,「男奔奔族」只能望洋興嘆。自視甚高的「奔奔族」認爲寧缺勿濫、一個人同樣精彩,導致愛情的貶值、一夜情氾濫,於是才又出現了大批「剩男」、「剩女」,造成大陸婚姻市場逐漸失衡。
2009年,偶像劇《敗犬女王》在網路上引起大陸網民們的共鳴。這位33歲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縱然有高收入、高學歷和成功的事業,感情卻始終沒着落。不少大陸網友有感而發,紛紛開始在網上「曬壓力」。
「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簡直豬狗不如。」一名擔任廣告策畫的網友如此形容自己的生活。「周圍的人都把我當入侵者」、「業績考覈年年都在翻」、「馬上30歲了,結婚費用還沒着落」、「不敢懷孕,怕被開除」、「工資太低,怎麼耍朋友」等。白領們大吐苦水,天天加班,卻不比民工掙得多多少,還動不動遭遇老闆的威脅:你願幹就幹,上午把你fire(解僱)掉,下午就能找到一大堆候補。
安全感消失、經濟危機、人才過剩,導致年輕白領工作壓力大。而除了工作本身的壓力,單位中複雜的人際關係、同事間的互不信賴、以及領導獨裁方式引起的工作氛圍不和睦,使得都市人的朋友越來越少、工作越來越多,心裡越來越累。
生活壓力大 白領不孕不育
在都市生活中,超過半數的「奔奔族」們長期處於極大的壓力下,出現神經衰弱的各種症狀。一個明顯的特徵是,城市人口的生育能力不斷下降,部分區域的調查資料顯示,已婚人羣中不孕不育的比率達到了7%至10%。
大陸生殖醫學專家調查研究後發現,與三、四十年前相比,男性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數量從1億個左右,已降至2000萬到4000萬個。在上海的專業精子庫中,提供精子的,很多是大學生。但從捐獻的情況看來,許多精液品質已無法達到要求,不但精子數量少,而且精子活力也不夠。再加上女性的過度晚婚晚育,導致很多家庭被動成爲「頂客」(DINK)家庭,即雙薪沒有子女的家庭。
更有許多有幸成爲準父母的年輕人,面臨流產、胎死腹中的慘劇。近日,大陸經濟學家胡鞍鋼撰文建議,大陸應調整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也許,更令人擔心的是,當政策允許的時候,我們已經生不出來了。
(文轉B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