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運載千秋】遇見大運河丨因水而興的商賈繁盛

(原標題:【何以中國•運載千秋】遇見大運河丨因水而興的商賈繁盛)

【何以中國?運載千秋】遇見大運河丨因水而興的商賈繁盛(來源:視頻綜合)

運河之上,百舸千帆。中國大運河是一條貫通南北的黃金水道,提供了商品流通的有利條件。在這條南北方經濟流通的大動脈上,各類貨物乘船往來,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繁榮,滋養了沿岸地區的繁華與興盛。

江南地區就是一個因運河而興、商業逐漸得到蓬勃發展的典型。湖州南潯,因運河穿城而過,自古以來就是商賈繁盛、經濟富庶之地。明清時期,這裡是江南的蠶絲名鎮。產自這裡的輯裡絲聞名遐邇,曾是龍袍的指定用料。在清末,南潯更稱得上是蠶絲的貿易中心,經濟無比繁榮。

“絲織業對這裡很重要。” 北京郭守敬紀念館執行館長張鵬介紹說,當時輯裡絲的供應量很大,順着運河不止運往北京,也運到沿線許多地方。“商業是要講流通的。一條運河真正讓產品流通了起來,纔會形成它的商業價值。”

大運河的暢通,促進了物資的聯通、商業的流通。一條繁華熱鬧的經濟帶隨着運河水的流淌涌動着勃勃生機。“商業上的繁榮、交流都需要這種水的流動。結合各地的地理環境與物產,把水的流動利用起來,因勢利導發展商業。”

商貿興盛也離不開人的經營。各地商人活躍在運河沿線,留下了無數的商業傳奇和創業佳話。會館是商人聚集之地,也是運河沿線繁華的載體。國家文物局專家庫成員、大運河申遺文本總負責人張謹指出,“運河邊上也是會館聚集區,下了船走兩步就進去了,很方便。”

時至今日,不少會館依然保留着當年的面貌,運河邊涌現出的許多老字號在歷經風雨後,也依然葆有活力。“‘修合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很多老字號正是守護着‘誠信爲本’的理念,才讓金字招牌流傳至今。”張鵬感慨道。

大運河見證着老字號的傳承煥新,也陪伴滋養着沿線城市走過歲月變遷的發展與蝶變。流淌在餘杭大地的運河水哺育了杭州的自古繁華。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認爲,“古代社會,大運河相當於一條快速的商品流通渠道。全國各地的商品能夠在這裡集聚、分配。貨物的集散帶動了地區的繁榮。”如今,杭州依舊享受着大運河的潤澤。文化遺產青年學者陳藝丹指出,杭州與大運河相關的古蹟很多,這些歷史文化資源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

因水而興,因水而榮。從商販貿易開始,到互聯網經濟的蓬勃發展,大運河不斷釋放着黃金水道的活力,爲沿線城市的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繼續繪製新的繁榮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