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隔離中 國片大賺疫情紅利

角頭-浪流連》劇組在臉書上陸續公佈拍攝場地,吸引不少粉絲跟着阿慶小淇一起逛夜市。(巧克麗娛樂提供)

全球電影市場疫情產生巨幅改變,以往好萊塢片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去年下半年起,許多強檔大片多半延檔或是停拍,相對讓華語電影能見度大躍升,同時帶動票房大陸票房屢屢刷新紀錄國片從去年的《孤味》、《刻在你心底名字》到今年的《角頭-浪流連》,票房皆突破億元大關

今年初在兩岸三地創下好口碑的懸疑科幻片《緝魂》,是《目擊者監製唐在揚和《紅衣小女孩》系列導演程偉豪攜手打造的類型片,由張鈞寧張震主演,不僅在臺灣賣破5000萬,在大陸也拿下約4億臺幣票房。在電影圈闖蕩30多年的唐在揚指出,大陸與臺灣市場差異太大,行銷思維大不同,「無法套用在在臺灣市場上,像《緝魂》的大陸宣發成本就2500萬元,《你好,李煥英》就要2億多,這些費用在臺灣都可以拍好一部片了」。

在好萊塢片暫時「告假」情況下,唐在揚和臺北電影節總監李亞梅、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師,都對國片後勢看漲市場持保守態度,認爲有待觀察。李亞梅表示,眼前榮景並非產業最真實現況,「現在只是疫情紅利,而疫情不會是永遠的,反而要看影響消失後,國片是否還挺得住,這是更長遠更核心的觀察」。就像「股神」巴菲特的名言海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她認爲,好萊塢電影再次進來的時候,國片和國內影展吸引力才能見真章

李亞梅分析,《角頭》系列電影之所以成功是因爲題材地化,讓觀衆有共鳴,「驚悚懸疑科幻片,業界還在摸索,因爲不是從在地長出來,像這樣外來的類型就有很多空間要學習和超越過往,觀衆也容易拿來和既有的好萊塢片比較;但像《角頭》、《海角七號》、《艋舺》等片,是長在我們自己的文化裡,那就是獨一無二,一出來就容易吸引觀衆」。

唐在揚則指出,臺灣電影人才優勢是專業度高,「講起來傷感的是,人力成本也是最低」,他認爲電影「好看」最重要,不要做「一單生意」,要穩紮穩打顧好品質,而不是把成本提高後,拍出來不好看,就會嚇跑投資方和觀衆。

創下2.6億票房紀錄《返校》的幕後推手王師則分享,「羣衆集資」已漸成電影試水溫方式,可做前期市場測試和取得部分製作資金。行銷概念再也不是電影上映前2、3個月纔開始,而是在各階段與觀衆溝通。此外,王師也強調,國片與好萊塢片並非對立關係,雖然國片現在排片空間變大,但整體票房仍敵不過好萊塢片消失而造成戲院損失外片迴歸對觀衆和整體市場都是好事,讓民衆進戲院意願提高,讓戲院生存壓力減輕;而臺灣電影還是一樣,做好做強,這是任何時候都不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