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的臺語課 動畫倡語言平權

小男孩浩浩成長在三代同堂家庭,藉由他參加臺語社的契機,三代也因此得以追朔自身與本土語言的回憶。(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臺灣長年推行本土語言課程,但要讓學童瞭解本土語言爲何重要,並非易事。動畫導演王登鈺攜手人權博物館推出動畫《浩浩的臺語課》,昨(21)日於YouTube首映。從小學生浩浩臺語學習之路,道出臺灣多元族羣下語言環境,倡導語言平權

王登鈺表示,浩浩原型自動製片的姪子,「他想選一些看似輕鬆的社團,就報名臺語社,殊不知整個社團只有他一人。我們覺得很有趣,借用他的經歷,打造出一位誤打誤撞進入臺語社的小學生。」

動畫中,浩浩不只成爲臺語社唯一社員,還在社團指導老師要求下,被賦予參加演講比賽重任。不會說臺語的浩浩,急得向家長哀求替他到校說情孩子「不會說臺語」的煩惱,意外勾起大人們對語言學習的回憶,如爺爺爲何熟練臺語、日語,卻偏偏國語不好,父親又爲何講一口「臺灣國語」,原來都其來有自。

臺東大學教授張學謙表示,動畫利用三代家庭呈現臺灣母語流失現象。有一個有趣的說法叫作「轉頭症」,大人回頭,看到小孩會自動切換國語,看到別人,又會以不同語言應對,但也就是如此,臺灣纔會漸漸流失語言。

王登鈺表示,不使用語言的前提,來自於對語言的心態,「不敢使用某種語言,是因觀念上將不同語言視爲不平等。影片不只有找回臺語,而是要將不歧視其他語言觀念深植人心。臺灣族羣多元,有各種語言,包含客語住民語還有新住民語,當大家自然地說,歧視就漸漸不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