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同、和合共生”:國際學生學習漢語背後的故事
17日,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主辦、人民網承辦、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的2020“甲骨文杯”國際學生“我與漢字”演講比賽在鄭州圓滿落幕。
本次大賽以“和合”這一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爲主題,自今年10月16日線上開賽以來,吸引了數千名國際學生踊躍參賽。10名進入決賽的選手在現場講述了他們各自的漢字情緣,分享了他們學習漢字的故事。
小時候的馬思蓮生活在非洲盧旺達的一個小村莊裡,收入不高的家庭裡沒有電視機,她就跑去朋友家看電視“追星”。這一切都緣於她對中國武術的熱愛。
“在電視上看成龍是我最喜歡的娛樂活動。儘管母親因此懲罰了我,但這並沒有阻止我對武術和中國文化的熱愛。最後她屈服了,還給我買了一臺電視機。” 馬思蓮說。
小學五年級,馬思蓮憑藉第二名的成績得到父親送她的一份禮物――一盒成龍電影碟。從那以後,她對武術的熱愛便一發不可收拾,她開始學習中文,想着終有一天能探尋這個誕生武術的國度。
如今,她的夢想實現了。站在2020年國際學生“漢字與我”演講比賽的舞臺上,馬思蓮爲觀衆們講述了她與漢語的故事,她說,“學習漢語改變了我的生活,我想今後在中國和盧旺達之間架起一座文化橋樑。”
參賽選手馬思蓮
像馬思蓮一樣因爲喜愛中國文化而開始學習中文的選手有很多。來自肯尼亞的羅�z就被中國古代花木蘭的故事吸引。她說,正是中國的花木蘭激發了她學習漢語的興趣,除此之外,中國詩歌和文學的魅力也套牢了她的心。
羅�z說:“我從媽媽那裡聽到了木蘭的故事。她總是告訴我要成爲像木蘭這樣勇敢而堅強的女孩,她爲我樹立了榜樣。”她的母親爲了自己喜歡的教師職業而放棄了首都的一份高薪工作。她說:“當我畢業時,我也想像母親一樣,在我的國家分享我所學的知識,與我國人民一起了解中國。”
參賽選手羅�z
來自捷克共和國的28歲小夥駱恆目前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大學,他與漢語的緣分起於對中餐館招牌的好奇。“我小的時候,父母總是帶我去一家中餐館。我問餐館的老闆,這些漢字是否是某種圖形設計,他自豪地告訴我,那些是漢字。”
參賽選手駱恆
駱恆說:“漢字的創作方式和隱藏在其複雜結構下的哲學激發了我學習漢語的興趣,我認爲這是解密中國文化秘密的關鍵。”
駱恆和羅�z都相信,他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瞭解可以變成中國與家鄉聯繫的橋樑,幫助雙方相互瞭解,建立友誼。
語言和而不同 世界大同共生
在“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理念下,中華文明已經綿延數千年。在“和合”的主題下,參與本次比賽的選手們深刻感受到了來自中華文化的和諧與魅力。
在疫情期間,參賽選手們一起分享了彼此互幫互助的經歷。“當疫情發生時,我感到非常擔心。但是我的同學和老師一直在支持我並幫助我,使我感到像在自己家一樣。中國人與鄰居之間的這種和睦關係,我們都應該在新冠疫情期間發揚。”在河南師範大學攻讀IT工程專業的柬埔寨學生科森說道。
參賽選手科森
駱恆在疫情期間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他說:“我看到在疫情期間的中國人會相互幫助和支持。一旦出現問題,中國人就會立刻團結起來,共同爲解決這些問題而努力。我認爲全世界都應該這樣做。”
“中國人一直希望與其他文化和平共處。新冠疫情是全球性挑戰,我們每個人都應共同努力抗擊病毒。通過合作和相互理解,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喀麥隆博士候選人歐力說。
參賽選手歐力
此前,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戶思社發表致辭稱,疫情下的當今世界,各國利益休慼相關,人類命運更加緊密相連,各國只有團結合作才能戰勝疫情。希望各國人民以“和”的理念,放棄爭議和偏見,以“合”的理念開展合作,共創和平、安寧、繁榮、美麗的世界。
漢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的載體。“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和而不同”的社會觀根植於每位中國人的靈魂深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漢字大賽不僅是一個學好漢字、講好漢語的舞臺,更是一個瞭解中華文化,溝通世界的橋樑。
參賽選手駱恆說:“中國和捷克的文化截然不同,但這並不能阻止我們相互尊重和合作。通過向捷克人民傳授中文,將爲兩國之間的民間交流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