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中美科技競爭的短線與長線(黃海濤)
讓美國決策者真正不安的並不在於華爲當下的技術能力,而是Mate60橫空出世折射出「技術封鎖」收效甚微的現實。(圖/路透社)
中美科技競爭是當前中美戰略博弈的重要組成部分。10月4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國會作證時表示,華爲晶片取得的突破「令人極度不安」,因此美國商務部需要新的政策工具以封鎖「漏洞」。然而就在9月20日,雷蒙多同樣在接受國會質詢時迴應稱,沒有證據表明華爲有能力「大規模」生產配置7nm製程晶片的智慧型手機。僅僅半月之隔,美國政府究竟是發現了什麼「新證據」而對華爲的能力評估發生了重大變化?還是說讓美國決策者真正不安的並不在於華爲當下的技術能力,而是Mate60橫空出世折射出「技術封鎖」收效甚微的現實?
毋庸諱言,晶片製造是迄今爲止人類科技活動中最複雜、最精確的系統性工程。單單是爲了製造出能支援高性能晶片生產的極深紫外光(EUV)光刻機,包括美國能源部、英特爾、艾斯摩爾、三星和臺積電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部門和科技企業相互協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歷經20餘年時間才最終獲得成功,其攻關難度之大可見一斑。
因此,對於華爲竟然能夠在嚴密技術封鎖之下量產高性能的7nm製程晶片,西方世界莫名驚察而國內社會歡欣鼓舞就不足爲奇了。實際上,大量的科技文獻和產業實踐已經證明,即便美國政府對華實施嚴格的EUV光刻機封鎖,華爲仍然可以使用不受荷蘭半導體禁令規則限制的深紫外光(DUV)光刻機,通過「反覆曝光法」生產麒麟9000s晶片。
華爲在晶片製造方面的「突破性」表現說明,無論外部環境如何惡劣,中國的科技創新仍然能夠在限制性條件下取得進展——這既打破了美國試圖透過「小院高牆」等自認爲有針對性的技術封鎖手段壓制中國高科技成長的政策設想,也紮實鼓舞了自主創新的底氣。
當然,如果將此次華爲的表現視爲中方在中美科技角力中完成了一波亮眼的短線操作,那麼沉心靜氣地深入思考如何實現長線盈利就正當其時。熟悉股市的朋友都很清楚,操作短線的核心在於抓住熱點與風口,而控制長線的關鍵在識別趨勢和前沿。在科技領域的博弈中,中方既需要集中力量,透過大量技術性的短線博弈,抑制美方封鎖策略的效用預期,並打亂其主導的政策協調,而晶片、AI和量子計算等具備高顯示度的領域恰好是便於透過技術「小突破」實現政策「大效果」的槓桿。
另一方面,從把握長線的角度出發,還應深化對科技創新客觀規律的認識,既加大對基礎學科的長期投入,爲自主創新培育源頭活水,同時也着力推動跨國科技交流與合作,「請進來、走出去」,以「擴院拆牆」的寬鬆包容姿態爲科技創新創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短線博弈與長線培育結合或許能爲破解中美科技競爭的迷局提供些許啓示。
(作者爲南開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