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沙伊復交的東昇西降(沈迺訓)

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中)在北京出席與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阿里-沙姆哈尼(右)和沙特阿拉伯國務大臣兼國家安全顧問穆薩德-本-穆罕默德-艾班的會談。(路透)

正當臺灣還在爲一件疑似與太平洋小島國密克羅尼西亞「建交未遂」案,敗選卸任在即的密國總統竟獅子大開口提出金援換建交方案,事情真相卻不無可能是爲財政陷入困境的美國出手,再由臺灣幫忙買單養附庸國家,各方爭論得失時;同一時間,對岸中國大陸已促成一件對全球地緣政治影響遠遠大於前者的建交案——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復交。

自伊朗巴勒維王朝遭推翻以來,兩國關係加速交惡,期間雙方兩度藉故斷交。表面原因是遜尼派、什葉派的宗派鬥爭遺緒,以及美國在與伊朗交惡後,長期慣行「拉沙打伊」外交策略力挺沙國,指控伊朗在中東豢養恐怖分子打代理人戰爭破壞區域和平。

伊朗所以被鄰國視爲一種威脅,源於美國刻意製造出伊朗實力虛胖假象,以此引起鄰國恐懼,拉攏周遭以沙國爲主的遜尼派國家的國家共同仇伊。然而被美國貼上「邪惡軸心」的伊朗,不僅在歷史上從未侵略鄰國,也從未公開揚言稱霸中東,實力更弱小到在兩伊戰爭跟伊拉克耗上8年沒贏;而被指控支持資助極端穆斯林團體、真主黨等造成中東動盪,如站在伊朗一方的解讀,乃是出於生存本能的防禦行爲,用來回應美國在中東聯合鄰國打壓伊朗。

沙、伊兩國所以長期不睦,乃是兩國在中東屬於實力與潛力排前的強權,雙方都有爭奪中東地區未來可能的地區霸主地位的動機,因此借「宗派正義」爲名在中東各地爭奪地盤,進一步產生權力平衡的鬥爭效應。

美國則巧妙利用了這種狀況在中東謀奪利益。如同假借「宗派正義」爲名出師,美國自二戰以來,自詡是世界警察、民主自由正義的化身,並假反共的正義爲名,積極干涉介入世界各地,背後卻是爲了牢牢掌握當地利益。

美國以海灣戰爭介入中東事務也是出於相同理由——掌握全球油權利益。美國並不擔心也不關心中東產油國家君主專制的事實,惟不樂見中東被非親美勢力統治把持,甚至是來自鄰近區域大國的軍備支持。美國因此以恐怖主義與大規模毀滅武器等爲由,多次進出干涉中東地區。

此次中國促成兩國復交,多被視爲中國在中東地區取得的外交勝利、美國在中東影響力下降,但後續中東局勢仍不容樂觀。中國所以能夠扮演調停斡旋角色成功,主因是復交對於三方是「互利三贏」,兩國願意在中國順手推舟下緩和緊張,而非中國已經產生足夠的「權威」影響兩國決策。

然而美國絕不樂見中東大國帶小國逐步建立和平秩序。如前所述,美國在歷史上慣用的政治操作手法,必定是在同一地區製造兩股勢力敵對,並藉由援助相對弱勢國家來取得干涉當地利益的角色,同時避免當地出現獨強霸權使自己在該地區影響力被邊緣化。兩韓如此,兩越如此,兩岸亦同,中東的現況也不例外。

美國更不樂見中國緩慢地在中東取代自己成爲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在往後期間,恐難避免利用沙、伊仍處於脆弱的和平關係,持續挑動宗派矛盾,創造出中東「代理人戰爭」遊戲無限卡關的僵局。

儘管如此,中國此次助攻兩國復交仍有其歷史戰略意義。藉由中國日漸強大的經貿實力,以及與各國建立深化經貿緊密關係後,有助於未來中國扮演區域和平的倡議功能角色。然而中國仍應避免重蹈美國覆轍尋求「世界警察」、「二個世界警察之一」的角色。

如同中國在促成兩國復交協議簽字的精神內涵:「尊重各國主權,不干涉別國內政」,中國只有在尊重他國建立互利互惠關係的前提下,才能發揮和平倡議功能的角色。這是中國如欲在未來建立全球性影響力的地位,必須與美國做出差異化的關鍵前提。(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