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法上路倒數 農業補貼估逾200億
國土計劃法上路倒數七個月,農業部日前承諾將於本月底公佈給付機制,據瞭解,農業部長陳駿季已在九月二日向政院報告。知情官員說,農業部提到政院的方案有多個版本,「就看政府有多少子彈」。
農業部表示,堆疊式補償的細節仍在建構當中,九月底有機會對外公佈;爲國土法修正的農業發展條例,日前已經報行政院審查,農業發展地區畫設與管理不會犧牲農民的權益。
陳駿季日前接受本報採訪時強調,他希望農業是一個非常有尊嚴的職業。據瞭解,陳駿季接任農業部長以來,要求各單位重新盤整補貼給付架構,參考歐盟等各國案例,這次向行政院提出的方案,已比過去更爲細緻。
給付架構 農業部提三大項
據瞭解,農業部已在九月二日向行政院政務委員劉鏡清、陳金德報告補償方案。農業部向政院提出的農業堆疊式給付架構,三大項將給予設施設備補助與金融支持。
首先是「生態環境給付」,如有機友善耕作、生態棲地維護、建構水土韌性,補助項目與方式超過廿種。其次爲「確保糧食安全給付」,如農糧基礎、作物與契作獎勵、集團獎勵。知情人士表示,農糧署現在也有契作獎勵,過去設有基期年,但國土法上路後將按分區設計,邏輯會大爲翻轉,因此將取消基期年;另外,將樹木、畜牧、漁業等也都將記入。第三則是「農地對地給付」。
另外,也將同時在農業公共基礎建設,投入農水路等農業基礎設施,依據農業發展條例產業特殊需求,調整投入公共基礎建設的比例。
據瞭解,目前農業部投入在糧食安全給付有一年廿多億元,若再加入農糧署轉契作獎勵,相關預算上看一百億元。這次擴大生態環境給付,盼能給予農民更多契作獎勵,據估算,預算至少超過兩百億元。
補償版本 看政府多少銀彈
不過,農業部官員坦言,目前的「農業環境基本給付」,針對非都市土地「特定農業區」與「一般農業區」之農牧用地,且維持農糧作物生產使用者,每年每公頃給付一萬元。新的補償方式盼能區分「農一」到「農五」,但現在光是「農一」、「農二」,就有五十多萬公頃,實際有四十多萬公頃在務農,若每增加一萬元,總預算就會增加四十億元,也因此,農業部提到政院的堆疊式給付,有多種不同版本,「就看政府有多少子彈」。
逢甲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楊明憲表示,農地存在的價值包含提供糧食安全、生態環境等外部性功能與公共財,必須從長期效益來視之,而非只是土地變更所得的補償。他強調,國土法上路後的財務負擔,不可能全由農業部編列預算,須從國家整體財源來看,跨部會共同支持,若能透過稅收投入或轉爲消費支持,有助減少政府財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