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場相機晶片 可事後對焦調景深

臺大副校長陳良基(左)與清大電機系助理教授朝宗團隊共同研發「光場相機晶片」,能在後制調整照片焦距景深等。(陳君瑋攝)

相機往往只能記錄按下快門的一瞬間,不過,臺大、清大研究團隊領先全球研發光場相機晶片,運用5個視角捕捉拍照時從對焦到按下快門這段期間的光影軌跡,有如「蒼蠅的複眼」,拍完後還可以事後調整焦距及景深,若應用在手機拍照,可望讓手機變更薄,有機會引爆相機革命

2015年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預計明年2月22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臺灣有15篇論文入選,除了臺大、清大、交大等前瞻研究外,還有聯發科臺積電的研發成果

獲選論文包括臺大副校長陳良基、清大電機系助理教授黃朝宗合作開發光場相機晶片。陳良基說明,傳統快門只能記錄按下快門時的光影瞬間,無法事後對焦,因此,這幾年美國矽谷積極開發光場相機,臺大和清大研發團隊也從2年前開始投入光場相機晶片的設計

陳良基分析人類是以立體視覺來提高對於環境的感知程度科學界也希望透過電腦運算方式,達到與人眼相同能力的應用情境,在此情況下,研發的晶片運用5個視角視訊輸入取得場景深度資訊,減少視線遮蔽。

陳良基表示,把光場相機晶片放入任何攝影器材中,可以記錄從對焦到按下快門這段時間的光影軌跡,讓使用者有足夠的影像資料可以事後調整焦距及景深。同時,這次研發的光場攝影模組,可以大幅縮小攝影模組體積,未來若把晶片放入智慧型手機,可讓手機變薄2分之1至3分之1。

此外,由於現代人罹患肺癌比率愈來愈高,但肺癌檢測難度高又費時,不易早期偵測,當患者感到不舒服纔會到醫院就診,往往已來不及了,因此,臺大呂學士田維誠曾宇鳳等多位教授開發出可攜式氣體感測分析儀

呂學士指出,研究團隊將傳統檢測器縮小成晶片,除了能夠分析人體呼吸氣體成分,也能用於檢測環境,未來只要對着手機吐一口氣,就能結合晶片,並上傳雲端資料庫,比對出是否需要進一步去針對肺癌看診,有機會實現居家照護檢測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