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惠南:電動車生存空間要提高首先要技術降本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9月5日報道

2020年9月4日-6日,第十六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 國際論壇在天津召開,本屆論壇定位高端智庫論壇,主題爲:“產業消費雙升級,重構生態新格局”。

在9月5日下午的高峰研討中,廣汽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古惠南發表了主題爲《政策調整機遇挑戰》的演講。他提到廣汽已經上市阿特金發動機,及機電耦合系統,在市場反映非常好,廣汽新能源推動這個技術的應用,古惠南認爲到2025年是可以實現,並推薦同行參考。

廣汽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古惠南

以下爲演講實錄:

尊敬的辛社長,各位專家、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我是廣汽新能源的古惠南,我接下來報告主題是政策調整的機遇與挑戰。大家知道新版的雙積分政策主要對於油耗提出的要求,一個是降低能耗,一個是降低電耗,數據大家都知道。

我們來看一下研究車有什麼辦法解決油耗的問題,我們看一下達到四升的油耗拿一個A級SUV來算,如果要降到4升有什麼途徑呢?一個是混合動力可以降到2.7升,輕量化特別是現代新能源用了很多輕量化技術,完全可以移植到燃油車,繼續下降油耗。另外還包括其他的阻力,滑動等等降到大概4升,大家看到有一個油汽混動,我們計劃2025年從按照剛纔的戰略來看,我們實現這個事情還是可以的。

另外廣汽已經上市的阿特金斯的發動機,還有機電耦合系統,在市場反映非常好,我們推動這個技術的應用,我們認爲到2025年是可以實現,同行可以參考。

新能源車現在接下來最重要是電耗,按照國家最新發布的戰略是達到11度電,我們現在看看新能源積分,新能源積分我們算了一下一百萬臺車大概生成4.5萬臺的新能源車,除非現在是一些純進口車,包括企業應該說不難,新能源積分應該很容易,難的是當下油耗,對於電耗下降達到11度電,現在電機效率已經90%多了,現在不可能提高到百分之百。減重輕量化還有效率提升現在還有一大節,這個就是依賴電池,電耗的提高很大程度依靠電池。

電池有什麼辦法?我覺得有兩三個途徑,第一個就是生產小型化,因爲電耗不高,還有續航里程,現在續航里程越來越高。當然還有電器技術的進步,現在很快會推出半固態電池,能量重量下降。

現在特別是電池未來三到五年應該說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會層出不窮,現在市場上很多電池可能過幾年又給新技術替代了,這個發展非常快。就充電來講,充電的便利性是當下最困難的問題,因爲剛纔說要適度的里程,比如400公里在市場上來看,在城市400公里足夠了。

我們第一代推出的310公里,現在二手車市場還是賣的挺好。以前310公里以公路車爲例,310公里每天也有電,到了推出五六百公里經常說沒電,這個就是使用的習慣,就像手機天天充電,這個充電的習慣和充電的便利性應該說是一個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

充電的便利性最好的方法大家知道我們每個家庭都有了,但很有意思就是我們國家到現在都沒有統一,很多小區不建充電樁,不是電的容量不夠的問題,是沒有解決利益分配的問題。國家沒有出臺相應的指導意見,沒有利益爲什麼要建充電樁。政府說建了有什麼好處呢?又不像馬路。所以國家針對充電樁的建設要解決便利性的統一出臺的政策。

再一個我們看一下新能源補貼退波,現在門檻越來越高,續航里程增加,電耗要增加,但是能量沒有等等。我們認爲電動車生存空間要提高還是首先要技術降本,再一個解決用戶痛點,還要提升用戶的價值,還要實現規模

我們認爲到2025年電池成本下降30%以上是可預期的,這個成本還是下降的。大家知道研究車的成本會漲,因爲油耗要降其實是漲成本的,但是電動車是下降成本的,一漲一降交匯點越來越接近了,這個是技術降本最重要要做的工作,廣汽新能源也是做這個事情。

大家知道現在一體化的結構,比如三合一電機,以及相應的集成技術得到的應用可以降重量,這個也是提升效率,這個是未來幾年可以得到應用之後降本的途徑。現在廣汽新能源也在做這個工作,我們現在想要做的不僅僅侷限於現代的電動車,我認爲現代電動車市場跟傳統車不具備,因爲還是依賴補貼和限行限購生存下來,真正依靠自己的技術生存下來,還需要自己技術革新。

解決用戶的痛點,現在成本和續航、安全,現在續航不是問題,要解決的是便利的問題,有很多充電樁沒有用,有的地方在排隊,並沒有對充電樁有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各個廠自己也建充電樁,我們南方也在建充電樁,這些有效的資源是分散沒有很好的利用

其實對充電樁公司來說,一方面說沒有的充,另外又有說沒有的用,這都需要我們有一個解決的方案,而這個方案單靠某一個企業是幹不了的,所以要有政府整合一下資源。

還有就是殘值的問題,最後依賴於電池技術的進步,因爲大家知道電池本身隨着每年的技術進步,殘值下降的很厲害,今天賣的新電池不值錢,爲什麼不值錢,因爲大家覺得舊電池和新電池差異太大,那未來兩三年電池技術肯定得到衰減減少,那就可以提升殘值。實際上當下最重要的應用還是解決安全的問題,隨着里程滿足了整個行業應該聚焦解決安全的問題,就是整個產業鏈一起來做這個。從電池的材料到電池的生產,到應用端,比如充電樁本身。還有應用端很多司機,像出租車網約車到處開,也會產生安全問題。

現在整個行業聚焦解決痛點,不應該解決痛點問題,這樣才能夠保證行業健康的發展。我想再一個最重要的是,退波之後怎麼生存,我自己做了幾年的電動車,我本身也是研究車出身的,如果造一個電動車沒有意思。但是我認爲還是在智能網聯,才能夠提升價值。大家知道以前的車叫工具,現在買豪車是一個面具,以後的車肯定是一個玩具,我們要改變我們的電動車,把電動車變成有面具加玩具的過程,就是有品牌的價值,但是很有趣,我想這樣纔是解決電動車以及新能源車的根本出路。

當然這方面我們做了很多策略,廣汽現在推出L3級的自動駕駛,第一個搭載中國半途已經上市了,現在體驗也不錯。我們也會在未來幾年推出L4,智能座艙等等都在做,在這裡不做廣告了。

我們9月份交付5G的車,以及AR導航智能語音等等都是世界上的最頂級的技術都應用這個車輛,我們的品牌定位是先人一步的科技享受,我們都會把最新科技帶給我們的用戶,在這方面我們是跨時代的實踐者,我們確確實實做了很多的實踐,在這方面也嚐到了一些甜頭

最後一點要實現規模化,這種規模化當然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這個規模化並不一定是做多麼大,而是技術要聚焦。現在我們國家技術路線太多,應用場所太多,結果全部錢都浪費掉了,沒有很好的聚焦,就算用電端就沒有有效的利用,沒有真正實現規模效應,這點希望行業人要發展,這種規模包括技術路線的規模和應用端的規模化,就是每一項應用技術都希望有足夠的量來支撐,否則都是多生孩子好打架,結果每一個分攤的成本都很高,對於我們中國品牌站在世界的競爭來講,一定在成本競爭能力上會不夠,以上是我個人今天的發言,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