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北斗高分融合的數字地球生態
“空天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在日前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科院空天院)主辦、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星圖)承辦的數字地球產業發展研討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表示,當前,我國空天遙感數據的獲取能力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個時期。
近年來,我國數字地球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與航空航天產業跨界融合,催生了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業態,爲數字地球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本次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聚焦數字地球科技創新、行業應用及產業政策,共同探討數字地球產業未來發展之路。
瞄準國際前沿 助力科技自立自強
“長期以來,中科院空天院始終瞄準國際前沿,在數字地球理論研究與科技研發上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科學院原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在研討會上表示,爲提高我國數字地球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中科院空天院與中科星圖自2010年起研製了GEOVIS數字地球,實現了國產化,爲促進我國數字地球產業化發展作出了貢獻。
“數字地球就是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與航空航天產業深度融合構建的數字化的地球。”談及對數字地球的理解,中科星圖副董事長、總裁邵宗有這樣描述,它利用遙感衛星、航空攝影等多種對地觀測手段,快速高效地獲取高精度地球觀測數據,基於統一的時空基準重建三維虛擬地球框架模型,並根據行業需求承載融合各行業空間信息,解決待定的應用問題。
海量數據無疑是數字地球的基礎和關鍵核心。吳一戎透露,截至今年6月,我國在軌運行的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已發射超過30顆,每天可獲取上億平方公里的影像數據。吳一戎認爲,新一代數字地球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工智能在其中的應用。“通過人機協同,構建智能化應用新模式,使之前一些不可能成爲可能。”
“‘北斗+高分”融合發展是新一代數字地球產品的又一重要特色,也是構建國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邵宗有提到,隨着導航和遙感技術的不斷髮展,時空信息的綜合應用,導航技術與遙感技術相互融合相互滲透,逐漸形成新的交叉領域和學科。北斗高分融合將大大提升數字地球對全球動態活動的描述、管理和分析能力,大大拓展數字地球應用場景和邊界,爲數字地球產業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和保障,猶如一輛跑車裝上了“雙引擎”,賦能產業發展將更具牽引力。
對此,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吳海濤表示,數字地球作爲打通天上衛星資源與地上行業應用的承載平臺,在推動北斗應用融合與產業協同發展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張全德也深表認同,“一切皆需定位,萬物均要導航。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離不開時間和空間,抓住北斗精準時空信息的應用,就抓住了數字產業化發展的牛鼻子”。
加速成果轉化 實現協同創新發展
創立於2006年的中科星圖,是中科院空天院投資的國有控股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國內最早從事數字地球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的企業。
中科星圖董事長付琨談到,多年來企業相繼研發的數字地球系統、建立的數字地球平臺,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城市管理、農業三產融合、生態環保等領域發展和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撐,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氣象領域,數字地球大有可爲。”在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孫健看來,高分與北斗的結合極有可能爲氣象的預報能力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今後人人都是氣象信息的需求者、採集者和傳播者,氣象數據由專業化的收集轉向專業化+社會化收集,離不開數字地球這一重要的基礎性平臺的加持。
在財政金融方面,空間信息的深化應用近年來也不斷取得突破。中國遙感應用協會秘書長衛徵提到,其將成爲地方財政新的開源手段。“通過推動傳統的土地財政向數據財政轉型,激勵政府部門把傳統屏蔽起來的數據在市場上進行流轉,能更好發揮其經濟效益。”
作爲數字地球技術創新發展的領先者,中科星圖始終強調打通創新鏈、產業鏈和資本鏈,加速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協同創新發展。2020年7月,中科星圖上市科創版,正式跨入資本市場,成爲國內數字地球產業第一股。上市一週年以來,取得了快速發展,在進一步鞏固技術優勢的同時,產品線也更加豐富,尤其是在民用領域有了長足的發展和佈局。
在上市一週年之際,邵宗有表示,中科星圖將持續創新產品體系,爲用戶提供更加精準、更加鮮活、更加泛在、更加智能的時空信息應用支撐和體驗,通過爲應急管理、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水利等多個行業領域提供更爲前沿的賦能解決方案,共同打造新時代的北斗高分應用生態,爲空天信息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貢獻我們的力量。(邢豔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