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調查:關稅貿易障礙 衝擊臺商競爭力

2021出口障礙調查一覽

依據工總最近出爐「2021出口障礙調查」報告顯示,受限於臺灣未與主要貿易國家簽定FTA,產品銷往包括中國大陸、東協、印度、韓國等地,特別是東南亞國家明顯處於不利的局面,遭遇到的關稅及非關稅障礙,已經嚴重影響臺商出口競爭力。

對此,經濟部認爲,關稅並不完全與出口競爭力相關,我國出口好成績,產品競爭力更爲關鍵。政府會持續推動與理念相近夥伴國家,簽署FTA或參與如CPTPP等高標準經貿協定,並積極透過雙邊管道,與東協國家共同盤點及解決雙方所關切貿易、投資、產業等多面向議題,持續提升我產業出口競爭力。

爲免國內產業陷入喪失出口競爭力的危機,工總也呼籲政府,短期應透過協商與主要貿易國家進行諮商、積極降低關稅,長期應積極加入CPTPP,若臺灣能加入CPTPP,不但能形成與CPTPP成員間分別簽訂FTA效益,也有助於進一步消弭關稅及貿易障礙。

依據工總最新出口障礙調查,在關稅障礙方面以亞洲市場居多,業者反映關稅過高地區包括印尼、印度、越南、泰國及韓國,臺商出口到這些地區包括石化、鋼鐵、紡織、工具機,甚至汽車零組件等產品,都需付出最低2%、最高12.5%稅率。

受訪業者坦言,關稅問題是導致進口國不願下單的重要關鍵,即使產品再精良,當進口業者不願負擔高額關稅,或者面對對手國優惠關稅,便形成無法順利打入該國市場的一堵高牆。

工總指出,在出口障礙中,關稅是最直觀的指標,從調查結果,可以感受到各國簽訂FTA,特別是東南亞市場關稅差異,已嚴重影響臺灣出口業者競爭力,因此每年都被業者提出來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工總指出,在全球經貿自由化腳步下,「非關稅貿易障礙」已逐漸取代「關稅」成爲各國貿易保護手段。調查也顯示,非關稅壁壘越來越成爲廠商反映的主要障礙重點。

受訪業者反映,遭遇非關稅貿易障礙的國家,主要爲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地區國家,而受訪業者反映遭到最多的不合理措施是「濫用貿易救擠措施」、「進口國的關務程序」、「進口國的標準及符合性評估」三大類。

其中,在「濫用貿易救擠措施」上,工總指出,過去多是美國、歐盟時而會對進口國展開反傾銷調查,近來包括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也成爲業者反映「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主要重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