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從瑞典與義大利的選舉看歐洲的民粹主義

工商社論》

今年9月,瑞典和義大利的國會大選,似乎揭示「向右走」的政黨輪替,是2月俄烏戰爭以來的政治風潮。除了東歐的匈牙利總理奧本所屬政黨聯盟,大獲全勝,9月14日北歐的瑞典,以及9月25日南歐的義大利國會大選,都選出右派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無論是瑞典人民重視的整治敗壞治安(外國移民犯罪),或是義大利有史以來第一位女總理「我是喬吉亞(她的名字Giorgia Meloni),我是女性,我是義大利人,我是基督徒!」讓人印象深刻的競選開場白,從南北歐沒有執政經驗的政黨聯盟,組成聯合政府之後,外界對於「(右派)民粹主義」、反移民、甚至是反歐盟的強烈質疑,恐將進而影響歐盟的未來。

同樣重視人民主權和多數統治,但民粹主義之所以會被視爲民主體制的威脅,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強調:「單一的同質實體」(the pure people),以及仰賴領導人積極主動的表達、闡述、爭取支持者的「真正利益」。換言之,民粹主義反對多元,否認對手的正當性,而這等於是,不信任現代民主政治所重視的「自由」價值。

爲什麼當前的歐洲國家,容易出現民粹主義的政府和國家領導人?俄烏戰爭後,歐盟在七個多月的期間,對俄羅斯實施八輪的制裁,結果導致能源價格飆升,大幅提高的通膨難以抑制,政治動盪和民生凋敝的嚴峻情勢,形成民粹主義的溫牀。然而,這並不代表,右派政府對於俄羅斯的外交關係,看法就相同;因爲歷史恩怨、仇俄的波蘭總統杜達,和4月獲得重大勝利,因爲親俄獲得選民青睞的匈牙利總理奧本,就是最好的對照。然而,對於歐盟的態度,他們同樣屬於「疑歐(歐盟/歐元)」陣營,而對於歐盟當局來說,波蘭和匈牙利則被列爲「非完全民主」國家的觀察名單。

不同意識型態的政黨,意味着資源的不同分配方式。相對而言,左派政黨重視的是「福利」、「綠色」、「種族多元」、「宗教包容(伊斯蘭教)」。而右派政黨多半主張以減稅做爲神主牌,相對來說,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育,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更重要的是,反對外國移民或不是信奉天主教與基督教的異教徒移民。

不同於美國典型的兩黨政治,多黨政治,小黨林立,共同組成執政聯盟,左右壁壘分明,政策南轅北轍,是很多歐洲國家的常態。經過協商和交換過程所形成的執政聯盟,在相同一邊的意識型態光譜,合作的可能性高,聯盟的穩定度也高,政策的重大分歧(例如:減稅/加稅;擁核/反核;反移民/種族包容),相對也較少發生結盟政黨彼此之間的齟齬不快。然而,政治爭議輕者,則在執政聯盟內部,各行其是,同牀異夢,國家政策步調不一;遇到政治爭議大者,就會造成執政聯盟的崩解,而國會改選或提前改選(義大利),則會依據最新的民意,重組政黨的版圖,或甚至造成政黨輪替的局面。

去年新組成的德國執政聯盟,充分彰顯出政治意識型態,不同光譜的聯盟之尷尬政策立場。去年組成的德國「紅綠黃」政府,是由勞工運動起家、中間偏左,強調「經濟要發展,利益分配要公平」的社會民主黨擔任總理,左派的綠黨兩位共同主席,分別出任副總理和外交部長,而重商、減稅、擁核的自由民主黨魁則是財政部長。

在今年以來的俄烏戰爭和能源危機當下,原本主張與俄國接觸交往的社民黨總理和綠黨的外長,對俄國的政治立場愈來愈強硬,而綠黨的副總理兼經濟事務與氣候行動部的部長則宣佈,要重新啓動燃煤火力發電廠,國家政策爲了解決通膨的民生問題,因應前所未見的緊急危難,完全超越政黨固有意識型態的刻板印象。

做爲僅次於德國和法國的歐盟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的國會選舉,是以低投票率、選出政壇小黨組成的右派執政聯盟。然而,在亂世之下,「重民生,拚經濟」,「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或許纔是歐盟或世界各國政府應該正視的嚴肅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