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關係扭轉 豬價持續回落:行業盈虧平衡點到了?

非洲豬瘟傳入中國將近三年之際,中國在全國範圍開展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工作,該新政施行將滿1個月。而曾經長期高企的豬價,從今年以來呈連續回落態勢。

對於這二者的關係,多位專家認爲,不能簡單將當期豬價下行跟分區防控掛鉤。當前,豬價回落的最主要原因豬肉供給顯著增加、豬肉消費不振,供給增速超過了消費恢復速度。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豬價仍處於下跌通道中,還未到價格週期低點。當前豬價已經接近行業平均盈虧平衡點,下跌空間和時間已經不大,預計6月份可以止跌企穩,但由於大豬比例仍較高、天氣炎熱豬肉消費低迷、豬肉進口仍保持高位,豬價止跌後短期回升幅度有限。

供過於求導致豬價下行

4月16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工作方案(試行)》,決定自2021年5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開展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工作,主要內容包括優先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加強生豬調運監管。

至今,新政在全國施行將近滿月,朱增勇稱之爲“意義深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建立了非洲豬瘟疫情有效防控機制,有利於推動區域內和區域間重大疫病的聯防聯控機制;二是通過全面的“調豬向調肉”轉變,實行指定通道管理,減少疫病傳播風險,帶動規模化水平提升;三是從長期消費趨勢來看,有力推動豬肉消費由熱鮮肉向冷鮮肉的轉變。

至於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對豬價的影響,業內人士稱,這一因素是4月末5月初東北、華北地區豬價下跌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經消化”。這背後的邏輯是,東北生豬產能恢復不錯,且本地區消費量少,大量生豬需要外調。由於分區防控,東北地區生豬調運難度加大,豬價最先下跌,生豬出欄偏快。然而在南方地區,因爲缺少北方地區的生豬調入,一度價格偏強,且壓欄意願比較強。

在朱增勇看來,供過於求導致當期豬價持續回落。需求方面,豬肉消費需求下降,每年的3-6月份,一般都是消費需求淡季;供給方面,有三個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生豬出欄量繼續明顯恢復,1-4月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屠宰量同比增39.6%,4月份同比增41%。

此外,凍品投放市場和其他肉類供給充裕減少對國內鮮豬肉消費需求。去年進口的進口凍豬肉價格偏低,正在持續投放市場。再加上今年1-4月,豬肉進口量159萬噸,同比增18%,牛肉和禽肉進口量分別增加19%和20%。

當然,壓欄大豬集中出欄,產生“踩踏效應”,這一點也不容忽視。由於節日效應的消費提振不明顯,5月初大量壓欄大豬恐慌性出欄,超大豬對標豬價格形成明顯壓制。

前述業內人士認爲,當期豬價下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夏季到來氣溫升高,整個養豬存欄的“牛豬”(超過標重的大豬)如果繼續壓欄,將會面臨應激死亡風險,正在抓緊出欄,但是整體需求偏弱;另一方面近期部分地區加強了畜禽養殖的環保整頓,一些違規豬場面臨拆除,增加了市場活豬供應,出現價格下跌。

之所以會出現壓欄情況,布瑞克農業大數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員殷天舸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前兩年高豬價、高利潤,強化了各養殖主體對未來豬價的樂觀預期,積極擴張產能。許多養豬戶基於去年的經驗,今年繼續選擇壓欄惜售,不少生豬壓欄到300斤,甚至400斤纔出欄。

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高遠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能繁母豬、生豬的存欄量,都有了實質性的恢復,這是當期豬價持續下行的堅實基礎。

從存欄水平來看,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到2020年一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已恢復到4.17億頭,同比增長29.5%。預計二季度全國生豬存欄將恢復到常態水平,四季度生豬供給將恢復正常,這意味着中國豬肉供給形勢已根本性好轉,豬價高企的市場基礎已不復存在。

高遠飛表示,官方公佈中國當前已經有4000多萬頭能繁母豬的存欄量,按照過去的規律,對應的豬價應該是6元左右,而目前的豬價爲9元。這可能跟目前存欄的能繁母豬有相當一部分是三元母豬有關係,因爲這部分三元母豬的各項指標差一些,導致效能沒有全部釋放。

養豬行業面臨“過冬”問題

豬價的下行趨勢,從產能情況也能得到印證。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1年4月,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已經恢復到2017年末的97.6%,產能基本恢復到了正常水平。近期“牛豬”出欄加快,豬價快速下跌。

不過,由於去年末今年初的非洲豬瘟疫情,導致當時仔豬供應少,仔豬需要6個月才能出欄,也就意味着,6-8月後的大豬供應量受到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殷天舸稱,“牛豬”(指體重過大的生豬)出清後,豬價出現階段性反彈還是存在一定概率,但到目前還未出現200斤左右生豬跟隨豬價下跌出欄,這種情況不出現,降低了6-8月豬價的反彈空間。

殷天舸認爲,從年度來看,今年的豬價低點可能會到每斤7元。到2022年,產能過剩,豬價大趨勢走低。今年市場一直喊漲,但事實上一直跌,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從業者過於樂觀,不斷壓欄,導致額外增加豬肉供應。

當前,豬價下行、飼料漲價,整體來看,中國養豬界的利潤大打折扣。當前養豬頭部企業,養豬成本在每斤8元左右,如今豬價已經到9元。

根據朱增勇統計,如果是外購仔豬進行養殖,從今年3月上旬開始,就已經進入虧損期,當期虧損達到每頭800元上下。如果是自繁自養,成本低於17元/公斤的話,盈利水平大約在每頭100-200元;成本高於18元/公斤以上的話,部分地區養殖戶和養殖企業已經進入虧損。

由於利潤受損,養豬界再次出現“肉賤傷農”的情況。高遠飛認爲,儘管中國養豬行業現狀是中小散戶仍爲主流,但他們船小好調頭,如果豬價便宜,養豬虧錢的話,就會果斷退出,等待豬價上漲週期的到來,這就是一個週期性變化。“反正他們跑的也快。”

他說,養豬界真正需要關注的,反倒是大型養豬集團。他們的生豬出欄量都在千萬頭級別,尤其是在豬價下行週期,正要認真考慮如何“過冬”的問題。

朱增勇表示,“肉賤”的主要原因是供給過剩,保障生產穩定性、建立市場風險防控機制,纔能有效防止“肉賤”傷農。比如,通過及時的預警信息引導養殖戶理性決策,例如合理調整母豬結構,淘汰落後產能母豬,同時將生產管理由補欄擴產向提高養殖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轉變。

再比如,完善中小規模戶政策性風險防控和金融扶持體系。通過完善生豬價格/收入保險政策,鼓勵養殖戶通過購買生豬價格/收入保險等方式降低由於豬價回落導致的經濟損失;爲中小戶提供低息/貼息中長期貸款,緩解豬價下跌時導致的資金問題。同時,養殖戶應轉變觀念,理性對待市場變化,科學合理決策,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擴產。

其實,高豬價刺激社會資本進入養豬業,也引發了行業內有識之士的思考。業內人士建議,進入養豬業的企業,希望多一些長期主義,少一些機會主義,真正把養豬當成事業來做,一門心思去研究怎麼樣養好豬,使其養豬場產能穩定,成爲中國生豬供應市場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