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業績全部出爐 四類基金減虧,這類產品賺近2400億
隨着基金年報的完整披露,2023年公募基金的整體業績情況也浮出水面。
數據顯示,2023年,債券型基金作爲傳統避風港資產的角色,以其穩定的收益特性成爲市場亮點,產品總利潤超過了貨幣型基金,表現出較強的賺錢效應。
單隻基金來看,除了貨幣型基金,以納斯達克100ETF爲代表的部分QDII基金在盈利能力上也有出色表現。比較而言,FOF基金的利潤表現不佳,但相較於前一年的負利潤仍有所提升,顯示出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債券型基金賺錢效應凸顯
根據天相投顧數據,2023年,債券型基金的利潤表現令人矚目,其總利潤達到了2381億元,超過了貨幣型基金的總利潤2281億元,相比2022年實現了顯著增長。2022年,債券型基金的總利潤爲839億元,而貨幣型基金的總利潤爲1995億元。
除了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之外,同時錄得正利潤的還有商品型基金和REITs基金,合計利潤分別爲61億元和12億元。然而,QDII基金、FOF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卻出現了利潤虧損,四類基金2023年的利潤分別錄得-33億元、-81億元、-3245億元和-5725億元。儘管如此,前一年同期,上述幾類基金的利潤分別錄得-351億元、-166億元、-5796億元和-1.1萬億元,與前一年同期相比,這些基金今年的虧損幅度有所減少。
從2023年末的可供分配淨收益來看,債券型基金以4143億元居首位,高於2022年的3584億元。此外,大部分基金類型的可供分配淨收益都爲正,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可供分配淨收益分別爲591億元和828億元。絕大部分基金類型的單位可供分配淨收益也爲正,其中,商品型基金的期末單位可供分配淨收益達到了0.22。
滬上一位固收研究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面對各種不確定性,投資者通常會尋求更加穩定的投資渠道。對於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來說,債券型基金的核心優勢在於其低風險特性。與股票等權益類資產相比,債券的信用風險和市場波動性通常較低,這使得債券型基金成爲更保守的投資選擇。作爲傳統的避風港資產,債券在2023年吸引了大量的避險資金,這是推動債券型基金業績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此外,在降息週期或低利率環境中,債券型基金因其固定收益特性而變得更具吸引力。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尤其是量化寬鬆等措施,會降低借貸成本並提高債券價格,利好債券型基金。市場對未來政策的預期也會影響債券價格和基金業績,比如市場預期更多的寬鬆政策會提前推動債券價格上漲。種種因素疊加,使得債基在2023年賺錢效應凸顯。
多隻QDII佔據利潤榜,FOF賺錢效應欠佳
從單隻基金的口徑來看,在2023年的基金市場中,貨幣型基金憑藉其穩定的收益表現引人注目。其中,天弘餘額寶貨幣的利潤爲123億元,儘管較前一年有所下滑,但仍位居榜首。此外,易方達易理財貨幣、易方達現金增利貨幣、建信嘉薪寶貨幣等也實現了可觀的利潤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QDII基金在2023年也展現出強勁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廣發納指100ETF,年利潤高達63億元,實現了從前一年的虧損到去年的盈利的巨大轉變。同樣,國泰納斯達克100(QDII-ETF)的表現也值得關注,年利潤達到30億元。
股票型基金方面,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以19億元的利潤領先,與前一年相比實現了顯著的業績反轉。類似情況的還有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ETF,年利潤達到16億元,前一年僅爲-47億元。
債券型基金方面,中銀豐和定期開放債券的年利潤位居前列,2023年的利潤達到了17億元,前一年同期爲12億元,同比實現了小幅增長。中銀證券匯嘉定期開放債券緊隨其後,2023年的年利潤爲16億元,前一年錄得10億元。
商品型基金方面,黃金類產品表現突出。華安黃金易(ETF)錄得16億元的年利潤,前一年爲9億元。博時黃金ETF錄得10億元的年利潤,前一年爲7億元。
混合型基金方面,利潤較高的是易方達醫療保健行業混合A、景順長城能源基建混合A和金元順安元啓靈活配置混合,三隻基金分別錄得利潤4.3億元、3.9億元和3.4億元。與2022年相比,2023年,三隻基金的利潤均有所提升,其中易方達醫療保健行業混合A更是實現了扭虧爲盈。與之對應的基金業績表現也可圈可點,以易方達醫療保健行業混合A爲例,該基金2023年全年收益率爲10.72%,而同期基金業績基準的收益率僅-5.16%。
REITs基金中,鵬華深圳能源REIT以3億元的年利潤領跑,平安廣交投廣河高速REIT和中信建投國家電投新能源REIT的利潤也均超過2億元。
在一衆基金類型中,FOF基金的整體利潤相對較差。其中利潤較高的興證全球安悅穩健養老一年持有混合FOF A 去年的年利潤爲6998萬元,緊隨其後的是交銀安享穩健養老一年A和交銀招享一年混合A,年利潤分別達到3852萬元和3776萬元。不過,相比2022年的負利潤,幾隻基金在去年的表現仍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