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衝擊7368公頃作物 農委會首推水稻2年「4選3」種植限制

農委會表示,今年是56年最乾旱的一年,提出短中長期調適策略。(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水情吃緊,農委會表示這是56年最乾旱的一次,農試所評估此次受乾旱影響作物受損狀況,包括硬質玉米高粱果樹等作物災損面積已達7368公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日)開記者會提短中長期調適策略。短期輔導農民節水調適作爲,推廣管路灌溉設施,每一農戶補助金額最高40萬元,中期則實施史上推出的「大區輪作制度」。

針對短中長期調適策略,陳吉仲強調,絕對會盡最大力量降低農民損失和確保糧食安全,短期辦理加強農業節水技術教育訓練、推動節水示範場域及推廣管路灌溉設施,輔導農民相關節水作爲;中期以實施加強引水蓄水設施,增加調蓄水源調整大區輪作制度,減緩區域供水壓力;另調查作物生長缺水敏感時期研議予以適時精準灌溉,減低缺水影響,以確保作物生長。長期部分,加強涵養山坡地水源,布建智慧灌溉系統,以適時適量灌溉,另外研發耐旱品種、加強耐旱技術與栽培管理,最後依據乾旱敏感度品項等級,修正農業保險補助,擴大農業保險等措施

▲陳吉仲說明因應乾旱調適策略。(圖/農委會提供)

中期部分,陳吉仲提到水稻種植面積多,原本2年種4期,要限制成3期,剩下1期配合旱作媒體農田是農民自己的財產,此限制是否有法源依據?陳吉仲迴應「當然沒有」,但種了水稻是不能繳保價或領取直接給付,農民在種時沒配合政策無法享受權益,這是透過政策誘因,讓農民配合水資源管理。至於水稻4選3政策何時上路?陳吉仲說,現在已在辦說明會,明年元旦就開始。

▲陳吉仲說,水稻4選3政策明年元旦就開始。(圖/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農田水利署署長蔡升甫補充說明,4期改3期政策是先由農糧署推動,讓農民自願性參與,只會提供3期稻米保價等誘因政策,若達一定成熟度,就會鼓勵大家一起大區輪作,進而產生效益,最快後年上路,能省下20%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