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東方來 上海車展見證中國汽車產業“晉級戰”
中國汽車市場強大的韌性和廣闊的前景,以及新一輪產業浪潮賦予的新發展契機,是各方勢力集體“押注”背後的核心邏輯。伴隨中國汽車產業變革的不斷深入,勢必引發企業間的多方角逐,甚至催生新的格局;這其中,無論是對傳統汽車企業,還是跨界“新勢力”,甚至是全球車市,影響一定是深遠的。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東昇西降”成爲大變局主要發展方向,汽車產業各方勢力更是將中國市場視爲推動自身乃至全行業轉型變革的“前沿陣地”。在此背景下舉行的2021上海車展,無疑將成爲向全球車市分享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的最佳平臺。基於此,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汽車特別推出系列報道,旨在從多個維度展現反映中國汽車產業變革對全球車市的影響。今天推出第一篇:風從東方來 上海車展見證中國汽車產業“晉級戰”。
本月初(4月1日),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車聯網產業發展專委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統籌佈局、協同建設,推動車聯網加快發展”。上個月底(3月29日),長城汽車發佈氫能戰略,希望構建國際級“制-儲-運-加-應用”一體化供應鏈生態,打破核心技術壁壘。隔天(3月30日),小米正式對外宣佈進軍汽車行業,雷軍本人也將披掛上陣,開啓被他稱之爲“人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
在多位行業專家看來,無論是政府連續推出的鼓勵性政策,還是傳統車企面向未來的戰略佈局,亦或是前仆後繼入局的造車“新勢力”,都在加速推動我國汽車產業邁入智能電動時代。在此背景下,將於4月19日如期舉行的2021上海國際車展,不僅吸引着更多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的共同參與,還將見證中國汽車產業轉型變革的經驗和方案爲全球車市注入新動能,輸送新活力。
從數據來看,今年第一季度,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35.2萬輛和648.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1.7%和75.6%;與2019年數據相比,同比增長0.3%和1.8%。與之相對應的,是歐、美汽車市場的哀鴻遍野,前景不明。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彈影響,歐洲汽車產銷量屢創新低。在北美,因爲疫情、港口擁堵、芯片短缺以及嚴寒天氣等原因,通用、福特、豐田、本田等多家汽車工廠被迫停產……
相比歐、美汽車行業不斷有工廠關停、減產的報道傳出;跨國車企不僅選擇繼續“加碼”中國市場,而且還將中國視爲企業自身乃至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前沿陣地”。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杜思曼直言,“中國正在驅動技術發展,也是奧迪未來取得長期成功的重要支柱”。大衆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也表示,“對大衆汽車來說,中國已在全球樹立了在電動化領域發展的標杆”。基於此,大衆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特別強調,“我們必須要加速,必須要更多地發揮中國的力量”。
無獨有偶,通用汽車全球執行副總裁兼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柏歷也明確表示:中國對於通用汽車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市場。通用除了堅持引入最好的產品和技術外,還將讓設在中國的前瞻設計中心更深度地參與全球電動車的設計,在開發初期就將中國市場的需求納入考量。
“主場作戰”的自主品牌,不論是已經成長爲行業舉足輕重力量的自主三強(長城、吉利、長安),還是期待脫穎而出的“潛力股”,在充分審視行業趨勢和自身處境後,全都發起了加速轉型的新徵程。此外,還不斷有“新勢力”被吸引加入造車“大軍”,前有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後有百度、阿里巴巴,甚至剛剛入局的小米,當然還有靜觀其變的華爲、蘋果等國內外重磅企業。
中國汽車市場的強大韌性和廣闊前景,以及新一輪產業浪潮賦予的新發展契機,是各方勢力集體“押注”背後的核心邏輯。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一級教授、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分析表示:在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中國上榜企業仍以銀行、茅臺等爲主,這是不夠合理的現象。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汽車行業有望誕生萬億市值的企業。
隨着以技術驅動爲核心的產業重塑和以新生代不斷涌入、新思潮的不斷涌現爲代表的消費趨勢的嬗變,中國汽車市場正發生着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中國汽車產業也正展開全方位的變革。而行業的這場自我轉型升級,極有可能引發企業之間的多方角逐,甚至催生出新的格局;這其中,無論是對傳統的汽車企業,還是跨界的“新勢力”,甚至是全球車市,影響一定是深遠的。
以大衆(奧迪)、寶馬、奔馳等傳統汽車巨頭爲例,在推出基於全新平臺的量產電動車時,也同步開啓了對於“新勢力”的“反攻”。在進軍電動車的過程中,傳統車企不僅秉承生產製造的固有優勢,而且還對產品進行數字化、網聯化的升級。一系列的創新舉措,無疑將衝擊現有電動車市場格局。
相比之下,本土車企也有展露鋒芒的可能,類似長城汽車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轉型,比亞迪致力成爲“智能汽車硬件標準平臺提供商”,未來必將在中國汽車產業變革中發揮重要作用。
若以“新勢力”的角度分析,各類跨界造車的“野蠻人”還將繼續爲汽車行業提供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理念。同時,考慮到汽車業是資金、技術、人才高度密集的產業,以及任何造車企業都必須充分尊重汽車產業基本規律,這讓“新勢力”不得不面對一道道“關卡”,並思考如何在行業變革中“闖關”成功。對以上現象和走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也將在接下來的系列報道中深入剖析,寄望多維度解讀2021上海車展的特殊意義。(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躍躍)
相關閱讀:
【專題】致敬北京車展30年
【專題】“後疫情時代”中國汽車的全球變局
【專題】2021汽車產業格局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