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穿越週期安全觀:轉型的力量
中新經緯9月6日電 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萌芽,到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井噴式發展,再到21世紀初的黃金十年,房地產行業一路高歌猛進,成爲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那段堪稱輝煌的歲月裡,無數房企搶灘登陸、擴大版圖。
而近年來,過度擴張、盲目投資、高槓杆運營等問題,在市場繁榮時容易被掩蓋,但當市場一旦轉冷,便如冰山一角般浮現出來,成爲企業難以承受之重。
往下追溯,除了市場環境的變化外,先前房企衰敗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企業自身治理的問題。一些企業缺乏長遠規劃,只顧眼前利益,忽視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比如它們過度依賴高槓杆,一味通過借債來擴張規模,卻忽視了自身的償債能力。那麼當市場變得更加理性,激進的理念便很難適應了。
如今,隨着城鎮化進程的放緩和人口增長趨勢的變化,房地產市場需求縮減已成爲不爭的事實。這即便是對於在過去幾輪行業波瀾中都倖存下來的企業來說,也都是一次更大的考驗。如何在這場考驗中再次握住生機,甚至實現突破,成爲了每個房企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而這場考驗,也將成爲房地產行業與業內企業轉型的新起點,透視其間產生的劇變與應變之法,正向貫穿的,便是穿越週期之道。
鏡鑑
有一句話說: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通過時代考驗的企業有哪些特質?肯定有一個會是擁抱變化。在企業持續變革與發展的歷程中,能夠提煉出促成它們成功轉變的方法論;再細看那些應變之法,也是有邏輯可循的。
週期性危機大洗牌,在美國、日本等房地產市場都曾出現過。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對中國房地產市場都造成了較大沖擊,更遑論對於當時美國房企的影響了。當時,美國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大幅下降,房價普遍下跌,開發商面臨巨大的銷售壓力和資金回籠難題,大部分公司因此陷入困境,甚至破產倒閉。
即使霍頓房屋作爲當時美國四大房地產公司之一,也未能倖免。這一年,霍頓公司的收入銳減70%;到2009年,流動現金僅爲總資產的2.3%,債務違約風險急劇上升,公司無法獲取新的貸款,訂單數量和收入又大幅下滑,整個公司都陷入了巨大危機。
能持續成長的公司都是主動出擊的。霍頓首先選的方向就是優化債務結構,它通過降價促銷等方式快速出清庫存,以回籠資金應對債務壓力,緩解了公司的現金流緊張狀況;並且積極回購公司債券,提高償債能力,顯著降低了公司的融資成本,提升了市場對公司的信心。
財務安全是公司穩健發展的基礎。一系列轉型措施,爲霍頓及時補充了現金流,有效緩解了公司的財務壓力和市場困境,引領其繼續在房地產市場行穩致遠。
投射到中國市場,彼時彼刻的霍頓房屋與今時今日以財務安全著稱的龍湖集團,已然對映成一段互文,照射出時代的影子——8月23日,在披露2024年中期業績報告後,龍湖集團管理層表示:“在這個週期下選擇優先優化我們的債務結構。”
達成這個轉換,要求既要把債務規模降下來,又要把債務的週期拉長。這也是龍湖一直在做的事情。對此,龍湖一是堅持用全航道的正向現金流去降負債總額,二是用長週期經營性物業貸款去替換3-5年的信用債融資。
報告顯示,今年3月8日,龍湖集團提前兌付了總規模爲46.1億元的商業資產支持專項計劃(CMBS);6月28日,提前兌付26.5億元的CMBS債券,並在同一天提前贖回6.2億美元的美金債。今年以來,龍湖已歸還到期信用債107億元,年內到期信用債僅剩10億元。公司管理層也透露,目前資金已經提前備好;2027年前沒有到期的境外債券,下半年集團仍將繼續有序推進提前償還明年到期的債務。
日本市場上,國內房企可以將三井不動產作爲穿越週期的參考樣本。得益於日本20世紀70年代的住房短缺和行業景氣,以租賃起家的三井不動產,早期靠着寫字樓租賃實現了銷售額的快速增長,躋身日本房地產業龍頭企業之一。之後,租賃利潤帶來的穩定現金流,也成功帶領三井穿越了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的週期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困境。
但在2003年,三井不動產仍明確提出要進行業務模式轉型,降低槓桿率。反映在執行上,三井不動產繼續加強租賃業務,並將發展管理業務作爲新利潤增長點,推動了營業收入的穩步上升。
三井的探索,開闢了一條新路;這條路,印證了在波動週期,經營性業務可以支撐房企穿越週期。
轉型與反哺
無獨有偶,當下在中國,有愈加多的房企在成爲證明經營性業務韌性的樣本。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中旬,在已發佈中期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的73家涉房企業中,有46家房企預計上半年出現虧損,出現虧損的房企數佔總數的比例約爲63%。單從地產開發業務來看的話,盈利更是整體下滑,實現盈利的企業也鳳毛麟角。
這一定程度上說明,過分依賴地產開發業務帶來盈利的思路,在當下市場發展的新階段是行不通的了,房地產企業與整個行業,迫切需要轉型。
那麼,該怎麼轉?往哪兒轉?從各房企半年報的表現來看,龍湖集團、華潤置地、新城控股、招商蛇口等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它們同屬少部分還在盈利的房企行列,它們均聚焦轉型、重視培育成熟的多航道、多業務。
過去,華潤置地的主要業務結構是“3+1”:“3”指以住宅、公建爲主的開發銷售業務,以購物中心、寫字樓和酒店爲主的經營性不動產業務,以及以萬象生活爲核心的輕資產管理業務;“1”則圍繞城市建設與運營、長租公寓、康養、影業等業態爲主的生態圈要素型業務。
到今年中期,報告顯示,華潤置地已經形成了“一輕兩重”的資產管理架構,“一輕”指上市公司華潤萬象生活,“兩重”分別是華潤有巢住房租賃REIT和華潤商業REIT。管理層表示:“今年從核心數據來看,華潤置地的第二增長曲線已經形成。”
招商蛇口則形成了“開發業務+資產運營+城市服務”的業務結構,上半年,公司資產運營業務實現收入36億元,同比增長15%;所管理的長租公寓、產業園、集中商業、酒店項目均實現穩健增長。
“住宅+商業”雙輪驅動戰略之下,商業地產作爲新城控股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對公司整體業績貢獻率不斷走高,並帶來了長期且穩定的現金流。半年報數據顯示,期內,新城控股商業運營總收入漲幅錄得19.44%,達62.12億元,已完成全年目標的一半。
再看龍湖,近年來,依靠提前佈局的“內生驅動力”,龍湖也實踐出了破局的方向。相比較地產開發,2024年上半年,龍湖的運營及服務兩大業務板塊爲集團帶來了較大的利潤貢獻,上半年利潤佔比已提升至80%以上,也讓集團上半年的核心利潤達到47.5億元;四個經營性業務航道,依然以正向的經營性現金流爲壓降負債提供活水。
在此之上,龍湖管理層表示希望通過經營性業務,在收入和利潤結構間實現“第二個轉換”。根據規劃,龍湖希望在2028年時完成經營性收入佔比過半,屆時將完成業務收入結構的轉換,至此,龍湖也將正式完成新舊動能的轉換。
摩根士丹利因此在研報《向擁有更強大資產負債表的房東進軍》中認爲,龍湖上半年業績符合預期,資產負債表穩健,經常性收入強勁,使公司能夠很好地應對房地產銷售和商場運營方面的挑戰,並抓住市場復甦的機會。
標普也給出了積極的預測:從2024年-2026年,龍湖集團運營和服務業務的收入將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長。在債務再融資方面,標普估計龍湖在未來12個月仍有空間通過抵押購物中心籌集人民幣160億-180億元,同時相信龍湖將繼續積極管理其負債。
在事物發展的規律中,沒有什麼是能做到一直向前發展的。由此延伸,當下存在的行業或企業,也不可能會有一個或一家能夠自始至終一直處於增長高位。事物發展存在週期,企業也難免遭遇陣痛,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如此,對於現在的房地產以及之內的企業而言,最重要的問題就不再是眼前短期的利潤,而是在較低的負債水平疊加高經營性收入有望助力房企穿越週期,正在一步步被證實的當下,如何理解,並堅定地、實在地打造足以劍指長期的根基。(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