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中國不會取消200億空客訂單,法國對電動車下車!我們怎麼做?
近年來,隨着中國電動車出口量的迅猛增長,尤其是在 2023 年同比增長了 77.6%,歐盟國家坐不住了。這種驚人的增長速度,如同一列高速火車,直衝歐洲市場,引發了強烈的貿易保護主義反應。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等歐洲汽車工業的傳統強國,迅速聯合起來,力圖築起關稅壁壘,保護本地汽車產業免受衝擊。這種保護主義情緒大有山雨欲來之勢,似乎不將中國電動車拒之門外誓不罷休。
單一句 “保護本國產業” 並不能解釋清楚全部。當法國政府發現,面對中國電動車的強勁競爭,自家的汽車巨頭開始失去市場份額,失業潮隱隱若現,於是一場關稅大戰不可避免地拉開了帷幕。投票過程中,包含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在內的 10 個核心歐盟國家,全體一邊倒地贊成加稅,歐洲抗拒 “東方來客” 的姿態表露無遺。而瑞士、挪威這兩個國家雖未直接參與投票,但其潛在的默許態度,更是助長了加稅決策的實行。
法國這一主動出擊的背後,實質是一場捍衛本土利益與開放自由貿易之間的衝突。法國政界急於通過加稅穩住本國汽車市場的腳跟,卻未料幾乎一石激起千層浪。此舉打擊了中法之間的經濟合作,直接威脅到這筆高達 200 億的空客訂單。中法貿易關係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電動車關稅戰可能只是戰火重重的前奏。這正是問題的關鍵:如果中法長期以來的合作關係被一朝瓦解,其影響將遠遠超出電動車市場。
從 1990 年開始,中法兩國在航空領域的合作便逐步拉開了序幕。法國的空客 A320 機型選定中國進行總裝,這一決定意味着法國看中了中國龐大的市場潛力,也看中了中國在製造業上的優勢。時間回到 2008 年,第一架國產的空客 A320 飛機在天津總裝線問世,這條總裝線年產量約爲 40 架,成爲了中法航空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但這還只是個開始。2014 年,天津總裝線升級,開始生產 A320neo 系列,滿足市場對新機型不斷增長的需求。新機型用油更省,還是航空公司節約成本的利器。2020 年,中法雙方又進一步深化合作,將天津總裝線拓展到 A321neo 系列,賦予這一合作項目更多的戰略價值。不難看出,中法之間的航空合作歷史悠久,而且深遠持久,體現在每一個合作階段中的技術革新和市場響應上。
在這種背景下,中法之間的合作看似穩如磐石,似乎任何外部衝擊都難以扳動。但事實是,這種高強度的合作也並非無懈可擊。當法國因保護自家汽車產業而對中國電動車加稅後,這份 200 億美金的空客訂單懸了。轉眼間,中法多年的合作關係面臨巨大的考驗。這讓人不禁要問,航空合作的堅冰,能否抵擋住貿易保護主義的怒火?
法國此舉對中國電動車加稅,將波及到這份 200 億美金的訂單。加稅決策發佈後,中國如何應對成了懸在雙方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中方很可能放棄這一合作,將生產線搬回國內,以應對法國的貿易打壓。而這對法國來說,不啻於自毀長城。失去這一鉅額訂單,會給法國的航空產業帶來巨大沖擊,更會讓中法合作多年積累下來的信任蕩然無存。
顯然美國、加拿大等國無不虎視眈眈地盯着這塊大蛋糕,法國此舉給了他們可乘之機。法國本土航空製造業即將面臨不僅僅是訂單的流失,還有可能是市場的萎縮和技術外流。更緊迫的是,貿易摩擦帶來的是經濟上的打擊,還有政治上的深遠影響。法國必須在戰略上重新權衡,如何在保護民族產業和保持國際合作中找到平衡點,成了法國政府亟需解決的問題。
在法國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高額關稅後,中國迅速採取了反制措施。這一次的目標鎖定在了法國的驕傲 —— 白蘭地。中國宣佈要對進口的法國白蘭地進行反傾銷調查,這讓法國酒業哀鴻遍野。中國是法國白蘭地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一旦這個市場出現變故,法國酒商難免會陷入巨大的經濟困境。
爲了維護自身利益,中國在白蘭地上做文章,還考慮對更多法國商品實施更嚴厲的貿易限制。這些措施影響到法國的經濟,甚至可能引發法國國內政界的不滿。
來自酒商和其他行業的強大壓力會讓法國政府再三掂量這種保護主義政策是否划算。法國面臨的,是中法之間商業平衡被打破的現實,更是背後潛在的巨大經濟損失和政治壓力。
這種情況下,中法貿易關係前景顯得愈發撲朔迷離。法國保護自家汽車產業的決策顯然觸動了中國的敏感神經,可雙方怎麼會就此罷手?中國再度反擊,表現出了一邊對抗一邊平衡商業利益的策略。通過反傾銷、增稅等多種手段,中國顯示出對法國反擊的靈活性和強硬態度,顯然,並不打算在這場博弈中讓步。
中歐之間的貿易戰是全球經濟的一大風暴眼。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實行高額關稅,背後隱藏着複雜的經濟和政治動機。從一個宏觀視角來看,這不僅僅是中法之間的問題,而是全球貿易格局的一次重大的調整。保護主義擡頭,讓人們不禁擔心全球自由貿易的未來。全球經濟本已因疫情的影響步履蹣跚,再遭遇這波貿易風潮,無異於雪上加霜。
保護主義的風潮會加劇全球經濟的分裂,各國紛紛採取措施保護自身產業,導致全球貿易壁壘增加。尤其是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基地,面臨的不僅僅是關稅的增加,還有投資環境的劇變。全球企業也不得不在這種錯綜複雜的環境下重新定位,尋找新的市場和合作夥伴。在這樣的環境中,中歐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局部的貿易衝突可能演變成更爲複雜的全球經濟摩擦。
面對此情此景,中國只有一個出路:加強自主創新,提升技術能力。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反而爲中國提供了一次機遇,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中國有望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實現產業升級。中國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大力投入研發,扶持本土企業,鼓勵技術創新,這一系列舉措已經見到成效。
多邊貿易關係的複雜性,要求中國要在自主創新上做文章,還要在全球舞臺上尋找新的合作伙伴,拓展多元市場。面對歐盟的壁壘,中國更需要構建新的經濟聯盟,以應對保護主義帶來的衝擊。中國的企業開始在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加強和新興市場的貿易合作,這種戰略調整,既是應對之道,也是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