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裝臺》裡的秦人秦腔——訪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任小蕾

任小蕾給省戲曲研究院訓練班的學生們上課。

本報記者 柏樺文/圖

“一個狗嘛,演員跟我搶啥呢嘛。”“再是狗也是角色,短打武生的底子。”當電視劇裝臺》的劇情發展秦腔團要在春晚演出劇目《殺狗》,瞿團長決定由刁順子客串狗的角色時,張嘉益飾演的刁順子和任小蕾飾演的丹麥人的一段對話讓人忍俊不禁,而這也道出了任小蕾作爲一名秦腔演員的心聲。

一部《裝臺》演火了陝西的美食美景,演活了老陝的嬉笑怒罵,也掀起了一股秦腔熱。劇中舞臺上戲曲人物驚豔的裝扮、行雲流水水袖、婉轉鏗鏘的碗碗腔人面桃花》,秦腔《斷橋》《十五貫》《龍鳳呈祥》等片段都讓戲迷直呼“嫽扎咧”。劇目終將落幕,而秦腔藝術的傳承發展、秦腔文化的推廣普及還有很遠的路要走。12月6日,記者採訪了劇中飾演丹麥人併兼任戲曲顧問的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任小蕾,聽她講述戲裡戲外的秦人秦腔。

做人不能忘本

在《裝臺》中飾演鐵主任的老婆、秦腔團的演員——丹麥人的任小蕾,是名副其實的秦腔名角。她10歲就進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在日復一日的練功學戲演戲中度過了40年的光陰。“如果說沒有煩過是不可能的。我16歲時以專業課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當時想離開戲曲這個行當去試試其他領域的發展,卻硬是被我媽罵得留下來沒敢走。我媽說,‘是院裡培養了你,這麼年輕就讓你去演秦腔電影《千古一帝》,做人不能忘本,你不能走,我不同意。’”談起也許錯過了的另一段人生,任小蕾眼神裡更多的是做好當下的堅定。

任小蕾出生於梨園世家,父親任永華是第一代秦腔經典劇目《樑秋燕》中春生的扮演者母親崔惠芳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秦腔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任小蕾7歲時就在母親演出的秦腔《祝福》中飾演阿毛,因爲乖巧又格外有靈氣,戲曲名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眉戶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瑞芳收她爲徒,教她學唱眉戶、碗碗腔。從此,她肩負起秦腔、眉戶、碗碗腔三個劇種的傳承重任,肩負起繼承弘揚崔惠芳、李瑞芳兩位表演藝術家劇目、技藝、唱腔、表演特色的重任,在藝術之路上積極探索,孜孜以求。

兩位老師的嚴格教導,爲任小蕾之後的藝術生涯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我們那時候練功,一個姿勢一練就是近一個小時。那時年齡小,覺得太苦了,但是怕我媽,不敢不練。”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今天的任小蕾已經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因爲她秦腔、眉戶、碗碗腔皆能,嗓音圓潤,扮相格外俊美,所以戲路也很是寬廣,曾主演過《竇娥冤》《樑秋燕》《雀臺歌女》《龍鳳呈祥》《桃園借水》《狀元媒》《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等衆多經典秦腔劇目,以及秦腔電影《千古一帝》、商洛花鼓電視劇《天狗》等。此次在電視劇《裝臺》中,她不僅飾演丹麥人一角,還兼任戲曲顧問,劇中的秦腔唱段大多數都是她唱的。

《裝臺》內外的戲曲人生

作爲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藝術指導,電視劇中那個熱愛秦腔、熱愛舞臺的丹麥人可以說是任小蕾的本色出演。“我演的這個人物在劇裡叫丹麥人,大家也管她叫丹妹子、丹姐。因爲她不管說啥都不忘加上‘如果在丹麥’這句口頭禪,所以被戲稱爲丹麥人。許多人會覺得她有些崇洋媚外,其實她內心全是對秦腔的熱愛。”

“丹麥人這個角色是可愛的,無論能不能上臺演出她都堅持練功。就像我們行當裡說的,一天不練自己知道,三天不練師傅知道,十天不練觀衆知道。在她給孃家兄弟爭角色那段戲裡,她強調的也是演員的功底,這就是她對秦腔藝術的尊重。”

“其實不光是她,劇中許多人物對秦腔都是熱愛的。像開面館的富二代,就是因爲愛秦腔才讓他爸把他弄進秦腔團。即使上不了舞臺,他也要在劇團附近開家麪館,每天看着劇團排戲、演戲就很開心。刁順子、大雀兒這些人物,他們在裝臺的空隙唱一段秦腔解解乏,高興的時候吼一段秦腔,傷感的時候哼一段秦腔。其實劇中這些人物都和秦腔有着說不盡道不完的牽連,秦腔可以說就是他們生活的底色、內心的表述。”

“戲曲舞臺上的人物呈現主要靠臺下練就的真功夫,每一個腔調、每一個姿勢都是練過無數遍的。而鏡頭前的人物呈現則沒有太多的程式,很多細節都是即興發揮的。”說起戲曲表演和影視拍攝的區別,任小蕾深有感受。“在刁順子賴在她家討薪的那一段中,她用抱枕打刁順子,被刁順子拉着直接向前滑去,這個細節就是拍攝過程中即興發揮的,我和嘉益都覺得非常生動,就這麼拍了,拍完後導演和現場工作人員都非常滿意。”

“劇中丹麥人第一次出場,我覺得讓丹麥人在家練功更能凸顯這個人物的身份和內心,和導演商量之後就有了她在家練水袖的那一段。”爲了演好這個角色,任小蕾反覆琢磨人物性格,揣度每一個鏡頭呈現的細節。“出演這個角色,對我來說既是一次學習和提高,也是一次對秦腔藝術的深入思考。《裝臺》播出後,看到這麼多觀衆喜愛秦腔、想要更多地瞭解秦腔,我覺得很欣慰,也更堅定了我們傳承秦腔、推廣普及秦腔文化的決心。”

讓秦腔藝術再綻光芒

自幼的藝術薰陶和幾十年的藝術生涯,讓任小蕾對秦腔的熱愛已經深入骨髓。她不僅在舞臺上對角色的把握、揣摩、演繹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在生活中對秦腔藝術的推廣、傳播也有着無限的熱情。

從騰訊QQ興起時,任小蕾就利用網絡在線上給戲迷們指導唱腔。微信普及後,戲迷們建立交流羣並請她給大家指導交流,她也總是利用空閒時間給大家指導。再後來,她和一羣鐵桿戲迷辦起了“秦劇公益社”,哪裡邀請她去交流演出,她就和同伴們帶上傢伙什去給戲迷們免費上公益面授課,現場交流。

有一次,任小蕾被電視臺邀請擔任戲曲大賽的評委導師,點評參賽選手的表演。“一開始,我以嚴格的專業標準評判選手,表情也非常嚴肅。有一天,一位戲迷和我開玩笑說‘任老師太嚴格了,大家都怕你嘞’,我就開始思索,能來參賽的戲迷都是熱愛秦腔的,不能用專業演員的標準要求業餘選手,把人都嚇回去了。”此後,任小蕾每每點評時都會先說選手的優點,再指出一個最明顯的缺點。“我想,要先幫大家樹立信心,再告訴他一個首要解決的問題,這樣,每來一次就有一次的提高,選手們一步步看到自己的進步就更願意演唱,更願意交流。我們的秦腔文化才能更好地推廣、普及。”

西安交通大學邀請任小蕾爲大學生開辦戲曲藝術講座時,她發現了秦腔推廣的新大陸。2015年,西安培華學院邀請任小蕾爲學生開戲曲選修課,她就開始琢磨怎樣才能讓年輕人喜愛這門傳統藝術。“純粹講戲曲的歷史、理論肯定不能吸引人,我就帶上服裝、道具、化妝用的油彩去現場演示,讓學生學化戲妝、舞水袖、頂手帕,給他們展示戲曲藝術中獨有的‘蹺功’。從最初來聽課的人只能坐半個教室到坐滿一個教室,再到許多同學沒有座位就堅持站着聽兩個小時的課,能看出來年輕人不是對秦腔藝術不感興趣,而是我們沒有找到合適的推廣方式。”此後,她就邀請省戲曲研究院的專業演員一起去給學生上課,讓年輕人瞭解秦腔,初步形成對傳統戲曲文化的整體認識,增進對民族文化藝術的認同。

“秦腔有着深厚的文化積澱,我不擔心它會消亡。因爲隨着年齡、閱歷的增長,文化素養的提升,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會越來越愛秦腔。但我希望能有更多人、更多年輕人瞭解秦腔文化、喜愛秦腔藝術。”任小蕾說,“這次《裝臺》的拍攝,張嘉益和《裝臺》劇組的同仁也爲秦腔推廣作出了很大努力,我想對他們和所有關心、支持秦腔的人表示感謝,也期待更多人加入秦腔推廣的隊伍中來,讓這門古老的藝術形式再次綻放出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