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天仍有149人失蹤,美媒:走程序慢到像在殺人
(原標題:第6天仍有149人失蹤,美媒:走程序慢到像在殺人)
美國佛羅里達州瑟夫賽德鎮公寓倒塌事故救援工作已來到第6天,當地時間29日,救援人員在大樓廢墟新發現一具屍體,事故死亡人數已上升至12人,仍有149人行蹤不明。
截至目前,未能再找到任何倖存者。多家媒體分析認爲,這起事故最終可能成爲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建築倒塌事故。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評論稱,此次事故反映了美國“現有體制上的不足”——“明明每一分鐘對拯救生命都如此珍貴,我們卻無法跨州市調用資源,這簡直就是在殺人”,從事故發生到救援隊到位,足足花了16個小時“走程序”。
美國時政媒體《佛羅里達人》(The Floridian)指出,這場事故也成了政客攻訐對手的武器,佛羅里達州民主黨州長候選人尼基·弗裡德就藉着這個由頭連續抨擊共和黨州長羅恩·德桑蒂斯,試圖爲自己的競選謀取優勢。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截圖
“他們必須緩慢而有條理地行動”
在此次事故救援中,佛州派出8個搜救工作隊、約370人蔘與這次救援,該州官員稱這是該州歷史上除了2018年颶風災難以外派出救援規模最大的一次。佛州州長德桑蒂斯28日在記者會上稱讚現場搜救人員,稱他們已連續工作100多個小時。他強調,搜救不會停止。
但是救援進展卻十分緩慢,不少失蹤者家屬跟媒體反映對於目前的搜救進展非常“憤怒而且失望”。當地官方對此給出的說法主要是爲了“保證安全”。
據路透社此前消息,27日,事故廢墟中曾發生大火。戴德縣縣長卡瓦稱,大火引起的煙霧是搜救行動最大的障礙。她說,搜救人員在廢墟之下不間斷地工作,通過使用泡沫、水和其他方法來控制火情,並最大程度地減少煙霧在瓦礫碎片中蔓延,大火直到28日早晨才撲滅。
此外,佛羅里達州參議員盧比奧在參觀現場後辯解說:“廢墟里有各種各樣的東西,從有毒化學物質到火、煙,還有各種各樣的其他危險無知。他們必須非常小心。如果他們移走這裡的一根鋼筋,剩下的部分可能會坍塌到其他地方,要麼傷害到救援人員,要麼傷害到仍在下面的倖存者。”
戴德縣消防部門負責人康明斯基則表示,他們仍對找到生者抱有希望,但他們必須緩慢而有條理地行動。
“碎片散落各處,而且非常緊密,非常緊密,”康明斯基說道。“我們要確保我們有機會找到倖存者。這就是爲什麼我們不能隨意行動,因爲那樣可能會產生最壞的結果。我們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事故救援現場 視頻截圖
“這簡直就是在殺人”
不過,也有觀點指出,救援受阻的另一個原因其實是“美國現有體制問題”。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29日消息,倒塌事故發生後,美國聯邦應急管理局(FEMA)幾乎立即做好了救援準備,但一直礙於未得到佛州州長的批准而無法行動。
據報道,事故發生在24日凌晨1:30左右,而佛州州長德桑蒂斯直至下午5點30分左右才發佈相關聲明,允許救援隊伍趕往事故現場。
換言之,光是讓救援工作“走程序”事故受害者們就等了足足16個小時,此後直到27日,8個州級搜救隊才全部到位。
《華盛頓郵報》記者曾公開質疑德桑蒂斯,爲何發佈派駐救援力量的聲明需要花上接近一天的時間。
佛州州長辦公室辯稱,如果沒能等到邁阿密市政當局發佈的事故聲明,州政府也沒法獨立推進救援工作,而州級的聲明其實是是在邁阿密發佈聲明的1小時後發佈的。
報道指出,佛州的自治市保有較高自治權,美國各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的情況也差不多,這導致大規模傷亡災難出現後,很多地方必須要先完成非常耗時的“官僚步驟”(bureaucratic steps)才能行動,以避免各級政府出現越權情況。
報道評論稱,由於美國地方-州-聯邦的分歧,美國根本無法保證對大型災難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應,“邁阿密發生的悲劇似乎反映了我們現有體制的不足之處。”
既然跨州市尋求支援如此困難,那爲什麼不靠自己的力量開展行動呢?報道指出,毫無實際經驗的民選官員根本無法完成這項任務。
“明明每一分鐘對拯救生命都如此珍貴,我們卻無法跨州市調用資源,這簡直就是在殺人。”
事故搜救現場 社交媒體截圖
“是一場災難,不是一場選舉”
在本次事故救援工作與整個美國的救援體制面臨困境之時,美國的政客們仍在忙着借題發揮攻擊競選對手。
據美國時政媒體《佛羅里達人》報道,邁阿密住宅樓倒塌事故發生不久後,佛羅里達州民主黨州長候選人尼基·弗裡德就開始藉此攻訐共和黨州長德桑蒂斯。
事故發生的第二天,德桑蒂斯前往佛州邊境參加一場執法人員送別儀式,弗裡德趁機“陰陽怪氣”了起來。
“我真是遭不住了……佛羅里達州這邊真的發生了緊急情況,但羅恩卻只想着上福克斯新聞的直播,所以今天他就做這些事?”
報道指出,弗裡德提到了福克斯新聞,卻有選擇性的沒有提及德桑蒂斯在福克斯新聞節目中討論了邁阿密事故的搜救工作。
此外,德桑蒂斯當天下午的大部分時間都會前往事故現場處理相關工作,弗裡德依舊隻字未提。
報道分析稱,弗裡德已將這次事故“政治化”,試圖將此作爲與共和黨人競爭的政治籌碼。
對於政客們借題發揮的現象,美國時政雜誌《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評論稱,這起事故“是一場災難,不是一場選舉”,“並非一切事物都和意識形態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