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失蹤 ─現況篇/3年共6千長者走失 迄今仍有42人未尋獲

專家指出,走失的失智症者多半能夠生活自理,第一次走失往往帶給家人極大沖擊。圖爲捷運警察隊協助尋回在臺北市走失的失智老婦。記者翁至成/翻攝

高齡社會衍生出新問題,使得警政署調整「失蹤人口」的統計類別,新增「失智症走失」一欄,過去許多民間傳說中被「魔神仔」抓走的老人家,原因終於被正名。

納入正式統計以來,可以看見失智症走失的人數逐年攀升,成爲我們不得不正視的社會現況。「橘世代」將連續三週,報導關於失智症走失的現況,以及給社區及家庭的對策。

新北市永和區的吳爸爸今年七十五歲,在六十三歲時診斷出失智症。去年底第一次走失,那天原本作息穩定,晚餐前準時回家的吳爸爸到了八點還不見人影。全家趕緊報警、開始瘋狂找人,一整夜疲憊不堪卻毫無所獲。隔天早上警察通知,監視器拍到吳爸爸在北市捷運善導寺站下車。

家人想起他最近時間軸錯亂,叨唸要去臺大回診,便趕緊打電話去臺大醫院急診室,果然找到了。第一次走失後,家人讓吳爸爸去警局做指紋建檔、戴手環。沒想到今年二月又走失,經歷一番波折纔在蘆洲找到,那時吳爸爸路倒河堤,還好及時發現,沒有危及生命。

家住臺中市西屯區的張奶奶八十七歲,與女兒同住。張奶奶原本身體硬朗,每天行程滿檔,生活規律,每天五點返家吃晚餐。過完八十歲生日後某天,張奶奶過了晚餐時間還沒回家,女兒緊張到不行,請鄰居幫忙找,也報了警,找了一整晚。西屯路店家發現深夜有老人家還在店門口徘徊報警,警察比對張奶奶特徵吻合,通知女兒接回。後來就醫評估是失智初期。

專家指出,走失的失智症者多半功能很好、能夠生活自理、自由活動,第一次走失往往帶給家人極大沖擊。有些初期失智患者甚至是在走失後才被發現原來已經罹患失智症。

警政署統計,三年多來共六千多人因失智症走失,佔失蹤人口近一成。不是每個失蹤故事都有驚無險、將人尋獲,至今仍有四十二人尚未尋獲。

以往失蹤人口系統有關失蹤者心智狀況僅有「智障」、「精障」等欄位,警政署考量高齡化社會,失智症患者失蹤案件上升,一○八年九月起新增「失智症」欄位。

警方受理報案後,會視狀況調閱監視器、手機訊號定位資料查尋,有失智者搭乘客運、火車等大衆交通運輸工具跨轄區移動,短時間不易尋獲。派出所多會提供資訊,由鄰、里長廣播請民衆找人;徵得家屬同意後,將失蹤人照片、監視器畫面上傳社區、巡守隊的LINE羣組或臉書在地社團、粉絲專頁,集衆人之力協尋。

警政署提醒家屬,向社政單位申請記錄失智者資料的緊急聯絡卡、愛的手鍊或愛心布標,供失智者配戴或縫於衣物,並帶失智者到警局捺印指紋建檔、定期至戶政事務所更新身分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