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作價12億注入阿里影業,打響阿里大文娛分拆上市第一槍?

文娛商業觀察

文/德黑蘭

首次季度盈利後,阿里大文娛又迎來了新變革。

9月19日晚間,阿里影業(01060.HK)在港交所公告,公司擬以1.67億美元收購經營“大麥”品牌的Pony Media Holdings Inc.100%股份,本次交易總對價爲1.67億美元(摺合約13.07億港元),預計將在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

屆時,阿里影業連同Pony Media將定位爲阿里大文娛集團的線下娛樂旗艦平臺,而阿里巴巴集團在阿里影業的持股比例將增加至約54.26%。

時間撥回2017年。在全資收購大麥網並將其納入大文娛戰略版塊時,阿里官方曾表示,將首先打通大麥網與阿里大文娛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阿里音樂之間的業務,從而助推阿里音樂實現業務的全面升級。

後續的故事走向業內都知曉,蝦米音樂從一個“消失”的音樂平臺變成了大麥旗下的“蝦米音樂娛樂”內容廠牌,阿里音樂主體公司在去年更名爲桐銘科技。

針對此次收購變革,阿里影業總裁李捷也給出了相似的展望,只是落點從在線音樂換成了電影行業。

那麼這一次,故事將會重演還是被顛覆?

乘上“東風”的阿里影業與大麥

我們要先明確一點:大文娛早已不是曾經的大文娛。

一方面,得益於持續的業務整合和降本增效,阿里大文娛板塊的組織結構較成立初期變得更加清明,主要由優酷、大麥和阿里影業提供動能。

另一方面,在阿里架構重組後的首個季度,阿里大文娛營收增速達到36%,並且實現了首次季度盈利,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9.07億元超速增長至6300萬元,其中大麥和阿里影業貢獻了主要力量。

據公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的三個月,大麥錄得交易總額(GMV)超40億元,超過2023財年全年的交易額約30億元,環比上一季度增幅超100%。不僅如此,數據顯示,2、3月份DAU同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長74%,超2022年同期4倍,創五年來新高。

受益於線下消費的加速復甦,大麥仍在成爲更多觀衆的“購票首選”,與此同時,業務擴張與精品內容又帶來了新的戰略價值。

今年8月底,大麥宣佈成立“藝展鴻圖”展覽廠牌。據悉,該廠牌致力於中高端藝術展覽的策劃與投資,以藝術市場、潮流IP、戶外裝備展、數字光影展等內容爲主要策展方向,並且將會打通大麥現有的音樂和戲劇資源,爲用戶提供更多元化的觀影選擇。

在此之前,大麥於2021年相繼成立的兩大內容廠牌——專注戲劇內容的“當然有戲”和專注音樂領域的“蝦米音樂娛樂”,早已分別憑藉躋身2022演出市場票房收入榜TOP20的舞臺劇《弗蘭肯斯坦》,以及單日吸引超2萬人的2023阿那亞·蝦米音樂節成功打響了廠牌知名度。

阿里影業方面,在暑期檔的檔期優勢以及電影觀衆持續高漲的消費熱情雙重加持下,公司發行的《消失的她》以35.23億元票房登上2023年暑期檔票房冠亞軍寶座,與追光動畫聯手出品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裡》也以17.99億拿下同期票房TOP5。

另一邊,得益於業務結構的多樣化建設及運營效率的持續提升,截至2023年3月31日,阿里影業實現營收人民幣35.20億元,經調整EBITA錄得盈利人民幣2.95億元,同比增加106%。

大勢驅動下的相擁

在此基礎上,大麥和阿里影業也爲這段故事的“確定性”做出了一定的前期努力和沉澱。

早在2020年初,阿里影業就已聯合大麥首次推出了“阿里電影演出業務”,全面啓動電影演出在組織、戰略、人才等層面的協同發展。

隔年8月,淘票票與大麥聯合發佈了致力於打通“電影+演出”雙場景的淘麥VIP。而在成立兩年後的當下,淘麥VIP的會員規模已突破2000萬,活躍會員數量相比上財年(2022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翻番,同時黑鑽會員數量接近180萬。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此前淘票票的等級積分會員制和大麥的付費會員制,淘麥VIP採用的是積分成長制。

用戶在淘票票 APP、大麥 APP、支付寶電影演出小程序、手機淘寶淘票票小程序上進行消費、評論、簽到等,均可獲得相應積分。而從普通用戶到淘麥VIP會員用戶,再到最高級別的“黑鑽VIP”,也取決於消費和積分情況的不同,並且12月內不滿足要求的會員會“掉級”。

另一邊,據淘票票官方透露,超過50%的中國觀衆1年只看一次電影,而淘麥VIP會員用戶過去一年的購票頻次是非會員的2.5倍。

這是淘票票再接再厲推出淘麥VIP評分產品的底氣,也是阿里影業和大麥相擁的一大基石。

在此基礎上,阿里內部呼嘯而至的組織變革又帶來了一份必然性。

今年3月底,阿里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在發出的全員信中宣佈啓動“1+6+N”新組織架構調整,即在阿里的組織架構下設立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六大業務集團及多家業務公司,並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由不同的CEO負責對應業務的管理體系。

如今大麥選擇注入阿里影業,可以看作是這一戰略的具體落地,打響了大文娛分拆上市的第一槍。

未來可期?

可以確定,阿里影業與大麥相擁對彼此以及背後的大文娛的發展都是分水嶺,但挑戰也是存在的。

據黑貓投訴信息顯示,截至發稿,消費者針對大麥網的累計投訴達32283條,近30天的投訴達2658條,滿意度僅爲一顆星,“高居”全領域企業服務榜單“黑榜”周榜、月榜、季榜榜首。

不置可否,這背後有黃牛加價倒票“大行其道”激起的不滿“轉嫁”,但透過“退票手續費過高”、“信息不明”等投訴字樣以及近30天消費投訴無一條處理的做法看,大麥在信息披露和售後服務上還有較大的努力空間。

阿里影業也同樣有需要優化的“硬件”——上游內容製作力。最直觀的表現是,阿里主控影片的數量增長至今仍缺乏動力,而今年目前唯一一部主投、主發行的上映影片《龍馬精神》只做到了差強人意。

阿里影業與大麥最終能書寫出怎樣的故事,還留有較大的想象餘地。故事的另一側,優酷的未來也順勢再次成爲一個引發業內思考和猜想的問題。

是如早前傳聞般引入阿里影業注資,是參考同類型公司愛奇藝進行單獨上市,還是……?

誰都無法預料市場到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出現變化,每段資本故事也不一定總會按照設想的方式達成圓滿。所以,關於阿里大文娛後續具體將如何運棋,靜觀其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