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以來一百五十年間的“詩壇那些事兒”
“唐詩第一人”在詩歌之外還留給後人什麼?孟浩然一生未曾融入過主流詩壇?王維和李白是詩人社交圈裡的兩條平行線嗎?杜甫的墓誌爲何由素未謀面的元稹執筆?顯然,唐詩是唐人心靈的窗口,亦是唐代史蹟的見證。
本文選自《大唐詩人行:王維、李白、杜甫們的詩意江湖》,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原文作者|薛易
《大唐詩人行:王維、李白、杜甫們的詩意江湖》,薛易 著,後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4年9月版。。
杜甫家族傳世的
不僅是詩書,還有一股血氣
開元五年(717),郾城。
劍在空中飛,光華若匹練,如雷霆在天,如江海在地,如風雲瞬息萬變,如急雨射人雙眼……
一個男孩將這一幕看在眼裡,着實被驚呆了。
他想寫一首詩,就像祖父那樣援筆立成,但他什麼也沒寫出來。他還小,才六歲。這次,他記住了那位舞劍者的名字——公孫大娘。他無法預料,自己真正爲她寫詩,要等五十一年之後了。
七歲,他寫了第一首詩,詠鳳凰。周圍人很驚奇。按說,像駱賓王那樣詠鵝,纔是合乎常情的。在儒家思想中,鳳凰是祥瑞,預示天下太平,這似乎也是他獻給自己的一個好彩頭。不過,以他的家世來說,一開口就詠鳳凰,也並非完全不可理解。
他叫杜甫,字子美,生於鞏縣(今河南鞏義),祖籍京兆杜陵。他的家族曾徙居襄陽,遠祖杜預乃一代名將,也是經學家。他曾祖父杜依藝任鞏縣縣令,後人也就在鞏縣定居下來。而他祖父是“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審言,杜審言去世時,杜甫尚未出生,但他受祖父影響甚深,打心底裡認爲寫詩就是家傳的本事。杜甫的母親姓崔,出身清河崔氏,在他幼年就已去世。繼母姓盧,出身范陽盧氏。而撫養他長大的是二姑。從小他就跟隨二姑住在洛陽仁風裡。
《長安三萬裡》(2023)劇照。
杜甫出身官宦世家,家族傳世的不僅是詩書,還有一股血氣。
武曌時期,杜審言被貶爲吉州司戶參軍。這個老狂生一向自命不凡,連很多朝廷高官他都不放在眼裡,哪看得上州縣的猥瑣小吏。於是,同僚很快就被他得罪盡了。吉州司馬周季童受人蠱惑,將杜審言下獄,準備殺他。杜審言的次子杜並,年方十六,決心爲父報仇。他趁一次宴會之機,抽出匕首將周季童刺成重傷,他自己也當場被殺。周季童非常後悔,臨死前說:“吾不知審言有孝子!”
當時,私力復仇爲時風所尚。杜審言因此獲救,回到洛陽。杜並的事蹟流傳甚廣,蘇頲還爲他寫了墓誌。其實,杜審言的曾祖杜叔毗也是這樣一號人物,其兄杜君錫被同僚曹策所害,杜叔毗便手刃曹策於京城,然後從容面縛請戮。
杜家母系一族也有故事。杜甫外祖母的父親是太宗之孫李琮。武曌時,李琮受叛亂牽連,被拘於河南獄,其妻被拘於司農寺。杜甫的外祖母就穿着布衣草鞋,整日往來兩處送飯,世人稱她“勤孝”。而李琮的兒子行遠、行芳被髮配邊地。行遠成年,將被殺,而行芳尚小,可免死。行芳抱着哥哥痛哭,請求替兄受死,未得許可,二人最終一同被處死,世人稱其爲“死悌”。
這些義勇與血色,籠罩在杜氏一族頭上,是累累傷痕,也是節義之光。
“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杜甫出生那年,李隆基即位。他是與盛世同行的。由於血緣和教育等多重因素,他對大唐王朝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有條件讀書,也有社交之便。十四五歲,他就有了一點名氣,開始與洛陽文壇名流交往。洛陽尚善坊有岐王李範的宅邸,少年杜甫時常去湊熱鬧。岐王宅裡開的是流水席,終日絲竹歌舞不絕,而杜甫最愛聽李龜年唱歌,對他那清亮的嗓音入了迷。
十九歲,杜甫出門遠遊,在郇瑕(今山西臨猗一帶)結識了韋之晉、寇錫。二十歲,杜甫赴金陵、蘇州,又到越中。膚白如玉的越女、清涼可人的鑑湖,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長安三萬裡》(2023)劇照。
二十四歲,杜甫在洛陽參加了人生第一次科舉考試。這年,賈至、李頎等及第,而杜甫落榜了。對於年少氣盛的他來說,這是一次打擊。但他還不懂得發愁,第二年便到齊趙之地漫遊去了。
杜甫到齊地,屬於省親,父親杜閒任兗州司馬,他完全是一副少爺派頭,“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而爲了讓他玩得痛快,兗州監門胄曹蘇預陪他一同出遊。這蘇預後改名蘇源明,也是個人物,他自幼家貧,刻苦攻讀,終於改變命運。這番出遊,斷斷續續花了幾年時間,其間杜甫又結識了高適、張玠(jiè),二人俱爲豪俠之士。
直到這一時期,杜甫的詩才流傳下來。其中最出名的一首是他登泰山時所作。
身臨泰山之巔,杜甫情緒高漲,把此前落第的陰影擺脫得乾乾淨淨。
三十歲,杜甫回到洛陽,在洛陽以東、偃師西北的首陽山下築起一座莊院——陸渾莊。首陽山上埋着杜預和杜審言,他們是杜甫一生的偶像。
這年,杜甫結了婚。妻子楊氏是司農少卿楊怡的女兒,兩家門當戶對。妻子比他小十一歲,這樣的年齡差在當時是正常的。
這年,伊水、洛水等河流泛濫,毀壞莊稼無數,連洛陽的天津橋也被沖毀。杜甫的弟弟杜穎正在齊州臨邑做主簿,負責防汛,寫信來訴說壓力。杜甫忙寫詩安慰他。
陸渾莊附近,有宋之問生前所建的陸渾別業。杜甫經常路過那裡,還寫了一首《過宋員外之問舊莊》。對於宋之問的爲人,杜甫實在喜歡不起來,但其畢竟是祖父的朋友,也不好多說什麼。
新婚燕爾,日子幸福而又安穩。杜甫的詩雖未完全成熟,卻已有不少佳句出來:
“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如此安靜,又如此豪興。這樣的生活,使他一生都在追憶。即便走出千里萬里,念念不忘的仍是陸渾莊。
不久,父親杜閒去世。家中的經濟支柱倒掉,而杜甫又沒有經濟獨立,未來一下子變得不確定了。
天寶元年(742),杜甫的二姑在洛陽仁風裡去世。杜甫悲痛萬分,到洛陽爲她服喪、作墓誌。
在洛陽,一晃兩年。杜甫混跡於秘書監李令問、駙馬鄭潛曜等達官顯貴的圈子。作爲一個尚未及第的文人,與上層人物社交是一種剛需。然而,對於權貴們的奢靡,他有所不滿,在部分詩句中會表達一點腹誹。
《長安三萬裡》(2023)劇照。
天寶三載(744),某次席間,杜甫遇見了李白,瞬間被其強大的氣場所征服。這些年,杜甫走南闖北,對洛陽文壇也很熟悉,但從未見過如此天才。李白那雙碧藍色的眼睛裡,有太多謎一樣的東西。他一心要結交這位朋友,以至進退失據,一見面便向李白贈詩,卻以發牢騷的方式起頭:“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野人對腥羶,蔬食常不飽。”他覺得自己很坦誠,全沒想到對方感不感興趣。
二人約好同遊樑宋,隨後也恰巧遇見,杜甫還邀了高適加入。三人這番暢遊,光耀史冊。天寶四載(745),杜甫又邀二人同遊齊州,與李邕相會,交情進一步加深。
那年,當杜甫往兗州尋訪李白時,他覺得對方已經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了。
本文 選自《大唐詩人行:王維、李白、杜甫們的詩意江湖》,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原文作者:薛易;摘編:何也;編輯:王銘博;校對:楊利。歡迎轉發至朋友圈。文末含《寫童書的人》本廣告。
最近微信公衆號又改版啦
大家記得將「新京報書評週刊」設置爲星標
不錯過每一篇精彩文章~
即刻購買《寫童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