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失衡是「天氣因素」!農糧署駁撒幣收農產:民主國家不能不幫
▲胡忠一說,農民搶種高麗菜後也不能不幫。(圖/記者蔡佩旻攝)
國民黨批農委會2019年光收購農產就花了6億,其中3.23億元還用來掩埋、堆肥及送養豬戶做飼料,國民黨主席江啓臣痛批,每次發生問題就大撒幣,治標不治本。農糧署署長鬍忠一今(16日)找來農民和農會迴應,預算每分錢都爲維護農民收益及消費者權益審慎支出,且民主國家不能不幫農民外,產銷問題最大關鍵是「天氣」。
農糧署特地請麻豆區農會總幹事孫慈敏、麻豆區農友廖本森、冬山鄉農會總幹事黃志耀、冬山鄉農友林建良,和瑞穗鄉農會總幹事黃盛皇一起澄清。農糧署提到,臺灣時有霸王級寒流、乾旱、暖冬或豪雨等極端氣候,使農作物生育受阻、開花結果受影響,導致產量及品質下降、格外品比率提高等情形,爲避免品質降低的農產品送往各批發市場及通路,影響承銷意願並拉低整體價格,連帶波及更多生產者產品價格也隨之下跌,針對品質分級分流確有需要。
農糧署指出,要避免寒流所造成產期延遲重疊,或暖冬所造成產期過於集中等短期盛產壓力所導致的價格波動,政府均應編列產銷調節經費,積極加強預警、推動外銷、加工、購貯、行銷等各項措施,以穩定價格,保障農民收益。農糧署更拿出數據,以次級品加工爲例,文旦柚108年因節氣關係,逢白露至中秋節相隔時間只5天,銷售壓力大,農糧署即結合飲料廠、餡料廠、烘焙廠及清潔用品業者等,利用果皮及果肉開發餡料、果泥、果汁、冰品、果乾、柚子參、柚子茶、精油及清潔用品等產品,並於各通路上架販售。計收購加工255公噸,補助經費約270萬元,創造產值約700萬元,讓原本價格不佳的次級品反而發揮相當大的加工加值效益。
接着是以多元循環利用爲例,5、6月常有豪雨影響致金鑽鳳梨的肉聲果比例偏高,品質低、不耐儲存、難以外銷,農糧署啓動收購機制,除媒合加工業者以收購鳳梨次級品,作爲產製鳳梨乾、鳳梨餡、鳳梨汁、果醬和鳳梨醋等產品原料,也供芻料使用,有效紓解銷售壓力。
▲胡忠一說,產銷問題最大關鍵是「天氣」。(圖/農糧署提供)
不過媒體問,相關農產栽種產量是否有機制別超過內需市場,而不是有獲利就一窩蜂種,政府無條件收,最後都是用納稅人的錢去補助,質疑難道就不能有限制補助措施?胡忠一說,「民主國家到底是誰先種、誰後種,每一個都是國民」,他以甘藍爲例,已發警訊不要再種,到價格低時,不去關心,民代要選票,就會來說要照顧選區農民,不幫不行,而價格崩盤有定義,要低於成本連續超過要超過一星期纔是,只有一、兩天是經濟自然波動。
胡忠一表示,有些不可控制力量,很多人說價格低又不救,花很多錢補助時,又被說亂花錢,他問那到底救不救?站在民主國家非常無奈,只能儘量做產銷預測,告訴農民希望他們配合,不要跟自己過不去,而在此狀況下,政府機關就要想很多方法。胡忠一說,臺灣是小農國家,即便是大農國家也這樣做補助,農業跟工商業不同,「受到氣候變遷非常大影響」,最近5來不管是沒量有量,價格好不好,「到底是生產過剩?還是量?關鍵在天氣,這是最大的因素。」